返回第559章:皇权渐空  回到明朝做权臣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先私下里与嫂子商议,咱们两个一起参详参详。”

“只要长生登基,立刻册封太后。”

新皇登基继位,皇帝的母亲肯定会封为太后,这是历朝历代的惯例。

但翁皇后这个太后,却具有别样的意义。

“由长生临朝称帝,考虑到他对政务尚不纯熟,就先由太后和皇姐主政,等到长生年纪渐长之后,再由他亲政,嫂子以为如何?”

在大明朝的历史上,太后主政从来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这原本就是帮助小皇帝度过少年时光的一个临时举措。

儿子当皇帝,自己作为主政的太后,翁皇后万万没有反对的理由,事实上她万分赞成这个方法。

至于说由她和安宁公主一起主政,现在的安宁公主差不多就相当于半个内阁,一多半的国家大事都是出自她的手笔,连永王都对她很放心,太后凭什么反对?

而且在这个时候,翁皇后总是想方设法的讨安宁公主的高兴和欢心,为的求得安宁公主在儿子继位这个问题上支持。

更加要紧的是,安宁公主至今未婚,也就没有子嗣,根本就不用担心她成为大明朝的武则天。

“但凭陛下安排。”说完这句话之后,翁皇后赶紧补充了一句:“这国家大事,终究不能任由妇孺之流做主,就算我儿称帝了,万事还是由陛下做主的好。”

翁皇后口中的“陛下”,绝不是在说她的儿子,而是特指眼前的这位大明天子。

儿子做了皇帝,自己和安宁公主主导国家军政大事,那眼前的这位皇帝摆在哪里?

总不能让他就这么退下去吧?

眼下这三万里河山还是他的呢,翁皇后必须尽可能的挽留,借以表明自己的心意不是急着把他一脚踢开。

大明朝的江山是历代先皇艰难创业而来,怎么能够这么轻易的交到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和两个女人手中?

翁皇后的意思是,在儿子继位的同时,先给永王一个摄政王或者是辅政王的名义。

人家能毫不留恋的皇位拱手相让,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了,保留一个摄政王完全就是顺利做成的事儿嘛。

这个提议,是翁皇后一种客套的说法,同时也是为了实现皇位的平稳交接。

摄政王?

我连皇帝都不稀罕,还稀罕什么劳什子的摄政王?

“退位之后我也算是对列祖列宗有了一个交代,刚好可以不受牵绊的去做点自己早就想做的事儿,至于这摄政一事么,皇姐显然比我更合适!还有刚才我对长生谈起的分配一事,其实也是皇姐的说法。”

“陛下高风亮节,先皇在天有灵,必然”

看着翁皇后感激涕零的说着这些话语,永王竟然觉得有些可笑:这个女人,把皇位看的比天都大,为了能让儿子顺利登上皇位,什么样的条件都会不假思索的答应下来,实在有些可悲。

现在的皇权,大多已经集中到了安宁公主的手中,在这几年当中,满朝的文武百官,至少有四分之一是安宁公主提拔起来的“嫡系”。

而安宁公主又在事实上操控着这江南半壁,皇权其实已经不存在了。

没有了皇权之后,只剩下一个空洞的皇位,或许,皇帝也就真的只是一个名号罢了!

作为新华军校的高材生,永王深知历史的大方向和大潮流,知道皇帝早已不再是一个必须的存在,在很多时候甚至是民族崛起的绊脚石。

尤其是在张启阳觉醒了新一代人的民族意识之后,所谓的真龙天子在民族面前根本就是个不堪一击的纸人儿。

在新华军校内部,皇帝的存在已不再是一种必要的说法早已有之,而且一个比一个更激进,而这种思想正在随着义学堂而扩散开来。

现如今还有崇祯皇帝的名义和复隆皇帝的余荫,而永王的步调基本与张启阳一致,所以还能维持下去。

等这一代人故去之后,会是什么样的局面已隐约可见了,到时候还有没有皇帝,或者说皇帝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就真的不大好说了。

安宁公主不是不知道这种情形,她早就察觉到了汹涌的暗流,却一直在极力维持着。

其实连她自己都很清楚,这样的情形根本就不可能维持太久。

在浩浩汤汤的历史大潮冲刷之下,如果皇帝仅仅只剩下一个名号,其实未尝不是一个可以接受的局面。

永王很清楚的看到了历史的大方向,安宁公主也隐隐约约的看到了一些,也就只有翁皇后还把皇位看的那么重。

朱家子孙,应该去做点什么了,要不然的话,仅凭祖上的余荫,根本就无法长久。

这才是永王毫不留恋皇位的根本原因!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