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融金会  铁剑无情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批黑衣人,将他们团团围住。过不多时,连杨三喜在内的一众兄弟,已被人全数击倒。

为首的黑衣人人一脚踩在杨三喜的脸上,趾高气扬的说道:“一群乡下的泥腿子,竟敢跑县城里来撒野,今天先教训教训你们。”身后有一黑衣人道:“大哥,我们有兄弟受了伤。”那人问道:“受了什么伤?”身后的黑衣人笑道:“刚刚二蛋追人的时候摔了一跤。”那人意味深长的哦了一声,向杨三喜说道:“你看我兄弟受伤了,你是不是该赔点医药费?”

这世间哪有这般道理,打别人受伤了,还要被打的人赔偿医药费。杨三喜自知形式逼人,今日若不赔偿,只怕自己一干兄弟都要折在这里,只得低声说道:“杨某今日认栽了,你们要多少银子,只管说。”那人笑道:“小子,你还挺狂的。不过看你如此爽快,也倒是个汉子,一口价,五百两纹银。”杨三喜听他狮子大开口,怒道:“你这是抢劫啊。”那人哈哈大笑,说道:“你说的没错,我就是在抢劫。”言罢场间的黑衣人也都跟着笑了起来。

杨三喜只得认栽,兄弟几人生拼硬凑也才凑了三百两银子。无奈之下,只好找到融金会借钱。融金会看杨三喜练过几年武,身手不错,竟真借了二百两银子给他。杨三喜将银子交给县城的黑帮后,带着兄弟们灰溜溜的回到了小镇上。

回到小镇后,乡下的小混混终于知道黑道难混,都不敢再混黑道,纷纷散去。杨三喜自经历了县城之耻后,也无颜在小镇上耀武扬威,收取保护费了,整日里躲在家中养伤。不知不觉两个多月过去了,杨三喜身上的伤渐渐好转,但是还钱的日子也逐渐迫近。

杨三喜这两个多月以来分文未进,别说还钱,就是连利息也都还不起。他也知道还不起钱的下场,眼看着还款期就要到了,心中焦急。杨三喜心想:“我若还不起钱,一无家产,二无子女,虽有一膀子力气,但也偿还不起这么多银子。等到融金会上门收债,我只有死路一条。反正等着也是死,不如我逃了吧,说不定还能有条生路。正好我有个师兄,在山西混的还不错,我不如去投奔他吧。”杨三喜打定主意,略微收拾一下,就奔山西而去。

三日后的清晨,县城中早起营生的小贩,发现城头的旗杆挂着一物,下方还飘着一条长幅。小贩借着微弱的晨光走近细瞧,吓的浑身一个激灵。原来旗杆上挂的不是别物,而是活生生的一个人头,迎风飘扬的长幅上写着“杨三喜借款不还,妄图逃匿,斩首示众。”长幅下还有着一行小字,某年某月某日,融金会。

若是融金会只做这些生意,也不会使得中原大地上饿殍满地,流民四起,最多是地方士族遭难,吃喝嫖赌者遭殃,老百姓尚可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可是融金会的手段远不止如此,他们的触手伸的更长,手段更恶劣。

王善长是山西临汾府洪洞县人士,王家不算大户人家,但一向家底殷实,颇有几分家底。王家在洪洞县外也有三十亩良田,王家一向是衣食无忧。王善长三年前刚娶了老婆,夫妻二人恩爱有加,相敬如宾。王夫人也是争气,婚后刚刚一年便给王善长生了个大胖小子,王善长因此对夫人更加宠爱。

谁知好景不长,今年恰巧逢上百年难遇的大旱,整个长江以北都成了灾区,尤其以山西、陕西为重,自去年九月份至今年七月份,竟是滴水未降。田地里的粮食颗粒无收,王家的余粮早已吃完了。王善长不能看着老婆孩子饿肚子,只好到粮铺去买。

王善长来到粮铺,问道:“你们这粮食多少钱一斤?”那伙计趾高气扬的说道:“这粮食不卖。”王善长问道:“你们粮铺,不卖粮食卖什么?”那伙计道:“这你可管不到。”王善长怒道:“把你们老板叫出来,我平日里没少和你们家做生意,我倒要看看,今日我能不能在你这买到粮食。”那伙计知他和老板相熟,也不敢太过得罪他,便笑道:“我们老板这几日不在,您要找他,过几日再来吧。”王善长只道这伙计是骗他的,刚要发怒。

这时东边车马声响起,那伙计伸头望去,笑道:“唉,正巧我们老板回来了,你要找他,便和他谈吧。”王善长向东看去,路上走来一面满堆笑的胖子,正是这米店的老板,后面还跟着几辆大车,装的满满的,显然是粮食。那老板看到他,忙迎上去,笑道:“王老爷,怎么有空来我这小店?”王善长哼了一声,道:“来你这粮铺,当然是买粮食了。”那老板笑道:“王老爷,这真不好意思,小店最近不卖米。”王善长怒道:“开着粮铺竟然不卖粮食,那你进这么多货干嘛?”王善长用手一指他身后的几辆大车。那老板笑道:“王老爷息怒,这不是小人说的算的。王老爷请细看。”说完抬手一指,王善长朝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粮铺下面写着两个大字“融金”。王善长怒道:“你这店铺什么时候改姓了融金。”王善长叹了一口气,道:“若不改姓,怕早就开不下去了。”王善长一甩衣袖,哼了一声,背起双手,道:“今天这生意你到底是做还是不做?”那老板道:“还请王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