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居庙堂之高  三国之狼行天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严秀丽忙免了众人礼节,道:“诸位舍生忘死,冲破重围,为夫君以性命相托,当我拜谢你们才是。”

说着向众人合手一拜,众兵将受得大礼,都大受感动,各自涕泪横流,深感夫人之厚爱,皆言当以死相报。

严秀丽这才问马腾道:“将军,为何不见夫君同来?”

马腾一拍脑袋,道:“真是该死,我竟把这事忘了。”

便把自己与杨修的一番计较说了出来,对其中曲折之处便只是一语带过。

严秀丽听闻夫君并未随马腾前来,心中大觉失望,问道:“若是夫君从南门逃脱,他将会往何处?”

马腾略一思虑,道:“或是沿着洛水北上孟津,或是翻越崤山来到池绳,两处皆有可能。”

严秀丽道:“既然夫君有可能来这池绳,那我们就在这池绳驻扎几日,量那王允不敢前来挑衅。”

这时追杀于禁的徐晃领军回来,见战场已经被清理妥当,便护卫在严秀丽大军身后,拥簇着一众伤员,返回池绳驻地。

且说王允得知吕布已经冲出重围,逃向长安方向,心中顿时一片冰凉,瘫坐在地。

董承见他颓废,劝解道:“司空不必忧虑,吕布亡命奔逃,却快不过于禁的轻骑,十里之内必定能追上。”

王允摇头苦笑道:“国舅可能不知道吕布的勇猛,他曾用五千骑兵击溃了十五万匈奴大军,别人可能不相信,但我是并州人,当时张凝刺史的参将刘习是我的内弟,他曾亲眼相见。绝无虚假。”

董承惊道:“他竟威猛如斯?”

王允点头道:“正是,是以说,于禁离开了洛阳城,在这黑夜旷野之中,他未必能击败吕布,很可能还凶多吉少。”

董承擦着冷汗道:“幸亏这吕布受了重伤,否则他岂不是要杀进皇宫之中去?”

王允道:“如今被他逃脱,我们的日子只怕就难过了。”

这时,有卫兵上前通报道:“少府孔融、大鸿胪陈纪求见司徒大人。”

王允疑惑道:“这两人与我并无交集,如何深夜前来?”

董承道:“或许他们是有要事相求?”

王允吩咐亲兵道:“叫他们进来。”

卫兵奉命而去,不久便带着孔融和陈纪觐见。

王允问道:“两位大人可有要事?如何在深夜前来寻我?”

孔融与陈纪对望一眼,道:“司徒大人,我等是为了司空蔡邕大人的案子而来。”

王允脸色一变,道:“蔡邕勾连吕布,有什么可说的?”

孔融道:“蔡邕大人一生正直,与吕布不过是寻常的从属关系,何以说他们勾连?况且司空大人学识渊博,德高望重,若贸然杀了,恐对司徒大人的名声损伤极大,还望三思。”

陈纪附和道:“正是,还请司徒大人三思。”

王允脸色数变,他何曾不知道蔡邕德高望重,本不就是要拿这德高望重的文人立威祭旗的吗?

这这时吕布逃走,再杀蔡邕便没有任何意义了,但就这样放了却还是有损声望,阴阴说道:“若他肯认罪,我便留他一命。”

孔融、陈纪本以为此事全无转还余地,只是受人之托前来,算是尽了人事,没想到竟然峰回路转,各自心中大喜,哪里还敢讨价还价,连忙答应,生怕王允一时反悔。

不时,廷尉传来奏报,说蔡邕承认与吕布的勾连之罪,求司徒网开一面。

王允看着手上供状,心中嗤之以鼻,暗道这就是所谓文人的风骨?

面对生死,其他什么立场、颜面都算得了什么?

王允冷冷道:“既然他已经认罪,我也不会是言而无信的人,免除蔡邕杀头之罪,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着蔡邕施以腐刑,从此常住宫中,编撰史书。”

待传令官离去,才对董承道:“他不是喜欢写史书吗?不是喜欢居庙堂之高而忧天下吗?那我就给他司马迁的待遇,也不枉他这满腹学问。”

董承满脸震惊,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对这样的刑罚,蔡邕岂不是生不如死?

心中泛起一阵恐惧,强自赔笑道:“司徒大人英明。”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