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钱,一百亩田技术。
源自一位永兴军路的老农。
老农献上技术,官府当天就兑换了赏赐。
老农在山中演示自己的技术,赵佑穿着麻布衣很用心的在作着记录。
“殿下,老头子观察这里的山林,有五种树可以选,这里最多的就是野酸枣树,还有野柿树。老头子曾经试过在野柿树上接枝,次年结果。接枝的时间为踏青节刚过的一个月,现在快要入冬,正好可以选杂树练手。”
“恩,恩。”赵佑一边点头一边在本上写写画画着。
老农不识字,却有自己的一套技术。
“老头子试过多年,选好树之后在踏青节后提前三日浇中水,然后清除枝上本芽,接枝之后再浇足水,再清一次芽,之后一个月内要经常来照看,若有老木发芽一定要清除,这样接枝长的好”
老农一辈子的经验,那怕是废话也要讲上三遍。
赵佑则将废话都详细记录,而且根据老农在树枝上演示的还画了图。
只是赵佑不明白:“老先生,为何枣可以接枝在野柿树上?”
老农赶紧就拜:“老头子不敢当先生之名。”
“达者为师,姐夫说过有才华有品行的人就是先生。”赵佑坚持自己的说法。
在一旁坐着看的李沆也说道:“没错,可当先生之名。”
李沆认为这老农没有自己的这项技术藏着,而是贡献出来,仅这一项技术就能增加百万亩枣林,回汴梁后给老农请个朝廷的赏也不是不可以。
但,老农却回答不了为什么枣可以接枝在野生的柿子树上。
明明是两种树,为什么就可以呢。
这个太专业了。
老农是凭自己一辈子的经验在作事,理论知识他不行。
就算他识字,也不可能搞清这么复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