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好,随后的事宜就交给你了。我在此处等消息就行。”
寇季吩咐了一句让鸿胪寺卿下去。
鸿胪寺卿一走,寇季撇撇嘴道:“我从头到尾都没想过收买人心。人格魅力这种事情,我也控制不了。”
寇季几乎敢肯定,只要他给与鸿胪寺卿一点儿外交上的支持和鼓励,鸿胪寺卿立马就能倒入他麾下。
外交,在历朝历代都是重中之重。
历朝历代都有类似于鸿胪寺一样的外交衙门。
只是历朝历代都没有将外交大权交给鸿胪寺一样的外交衙门。
在涉及外交事件的时候,基本上都会派遣一位重臣,空降到鸿胪寺一样的外交衙门,担任主事,又时候还会空降三五位。
鸿胪寺一样的衙门,看似是一个外交衙门。
可更多的时候,充当的是一个翻译部和杂事衙门。
历朝历代的衙门,很少将外交事务交给鸿胪寺一样的外交衙门独立处置。
从而也导致了许多重臣在被空降到了鸿胪寺一样的外交衙门的时候,最先做的不是研究外交事件,而是先研究一番要交涉的邦国。
一个不了解其他邦国的人,主持着跟其他邦国的外交事件。
中间会闹出多少笑话,可想而知。
交趾存在着一年三熟、一年四熟的水稻的问题,若不是寇季揭穿,恐怕大宋上下根本没有人去刻意关注此事。
从大宋立国之今,没少跟交趾交往。
可此事为何只有寇季提出来,其他朝臣却没有提出来?
其他朝臣难道不了解吗?
不是。
别的衙门寇季说不好,但是寇季敢肯定,鸿胪寺的人,绝对有人了解交趾的水稻,以及水稻的产量。
可为何鸿胪寺的人没有将此事告诉朝廷呢?
不是他们不愿意告诉朝廷,而是他们的千言万语,也敌不过位居高层的那些大佬的一句交趾,蛮夷尔。
在大佬们眼里,蛮夷,能有什么好东西?
蛮夷之地,又怎么可能跟富庶的中原相比。
如此迂腐、愚昧的偏见,因为是从朝中大佬口中说出来的,所以便成了朝野上下的主流。
鸿胪寺的人发出的声音,一点儿波澜也掀不起来。
也正是因为如此,寇季表现出对外交的了解,以及给鸿胪寺卿放权,让他彻底认可了寇季。
寇季再稍微多表现出一点点,鸿胪寺卿还不倒入他门下?
寇季将剩下的事情交给了鸿胪寺卿以后,自己就在鸿胪寺里安了个家,暂时歇在了鸿胪寺。
竹院没办法回去。
寇季几乎敢肯定,他一回竹院,王曾和蔡齐两个老家伙必然会找上门。
他必须表现出一副在鸿胪寺日夜操劳的样子。
那两个老家伙才不会找上门。
寇季在鸿胪寺住下了。
鸿胪寺却没有因为他歇下而歇下,反而忙的团团转。
鸿胪寺卿自从从寇季手里接下了重担以后,就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鸿胪寺上下忙的团团转。
在寇季眼里,跟交趾使节洽谈军械的事情,顶多需要耗费一天而已。
可鸿胪寺的人足足花了四天。
经过了无数次唇枪舌战,鸿胪寺的人硬生生将交趾使节提出来的军械数量和匠人数量,压到了一个极低的数字。
交趾要求大宋为交趾提供一千三百精通弓弩制造的匠人,以及三万架床弩、三万五千架重弩,以及其他重型弓弩六万余架。
放在往日,交趾这算是狮子大开口。
毕竟大宋弓弩的造价不低,重型弓弩的造价就更高。
像是床弩等重要的弓弩,不仅造价高,而且耗时极长,通常都是以年为单位。
交趾要求的这些重型弓弩的数量,折合成铜钱的话,以千万计算。
但对比一下交趾要付出的东西,他们的要求就不是那么苛刻了。
毕竟,人家付出了整个国土,要一些军械,并不过分。
鸿胪寺的人经过了四日商谈。
将制作弓弩的匠人,由一千三百人,谈到了三百人。
床弩和重弩的数量,几乎减半。
其他重型弓弩倒是没有多大变动。
四日时间,鸿胪寺为朝廷省下了数百万贯钱财。
寇季听下面的人说,堂堂一个鸿胪寺卿,一个朝中大员,为了让交趾人再减一些床弩的份额,拽着人家的袖子,给人家讲了足足一夜的大道理。
最终交趾人没能熬得过他,再原有的减免基础上,又减了三百架。
事实上,无论是寇季,还是鸿胪寺卿,他们心里都清楚。
鸿胪寺能将床弩的数量谈到减半的地步,已经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