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544 史可法的计划  横明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能在干好本职学习工作之外,还能拿到钱,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么?

或许国子监还有人在喷学院的学生不务正业,但是在金钱威力之下,根本就不算什么!

最初,还有人窃窃私语,说费劲很久只能拿到一千两,如果好好做足学问,进入官场,以后可是平步青云啊。

说这样话的人,忽略一个重要的细节,那就是搞出的发明,如果能实际生产以及售卖,最后能拿到提成!

那样的话,就是躺着收钱

到时候别说是一千两,就是一万两白银都不算什么!

而除了奖项以外,学院还有各项资助。

奖励是要拿出成果才能到手,而资助和经费就是后世各种基金和科研经费的思路。

学院里的经费,由学院教师或者学生提出申请,方案经过宋应星的初步审核。

通过以后,再有方书安决定是否能够实施。

毕竟他是出经费的大头,所以他来决定,没有什么不妥。

最重要的是,方书安知道历史上那些科学弯路啊,能提前预知避开弯路能剩省下不知道多少人力物力。

话说回来,史可法不是特别缺钱的人家,尤其是他进入学院成为教师之后。

但还是那句话,谁会在乎自己钱多?

尤其是还能做贡献的情况下!

“就是上次我给您说的方案,我们尝试新型建造防御设施的办法,利用钢条作为骨架,再用细钢丝和竹蘖作为辅助,织成大致形状。

再用水泥砂浆进行灌注,等到他们硬化之后,用条砖或者是夯土填充空余部分,然后在外侧或者是需要强化部位进行强化。这样筑城或者是修建城楼,要比现在的方法快,成本低,耐用性也不差!”

方书安有些纳闷,上次他肯定没有看到史可法的项目书,要不然不可能错过。

现在水泥产量越来愈大,在筑城上的使用并不是主流,所以目前筑城还是用最开始的方案。

那时候钢筋使用量很少,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当初钢铁产量跟不上。

而在熊廷弼将黄台吉驱除之后,他手上有大量的骑兵,也有先进的火枪、火炮和迅雷弹,所以并没有在辽东大规模筑城。

这样一来,筑城的工艺便落了下来。

但是,方书安知道,筑城的思路,至少还有两三百年,所以不断优化水泥钢筋混凝土的工艺,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所以啊,史可法的方案,令他眼前一亮。

果然是什么人干什么事,史可法在历史上便是善于守城,现在果然还是在琢磨守城的事情。

可惜啊,他没有意识到,筑城是一方面,因为他的思路还没有向民用转变,那里,才是更为广阔的用途!

“小史啊,你的方案我批准了,回头你将老宋那里签字的计划给我,我给你通过,随后展开就是。不过啊,我给你再追加一些钱,你要在筑城之外,再想一些应用。

比如说,用钢筋和水泥砂浆盖民居的话,怎么盖比较好,成本能降低多少,是否能替代现有的建房形式?”

相比筑城来说,钢混结构在未来的前途不可限量。

修筑边城才多点规模?

用来建民居,那才是涉及到衣食住行的大事情。

要不是史可法提起来,方书安还真想不到,只是有些事情必须未雨绸缪。

随着东北开发,粮食产量增加。

或许未来几年有减产的情况,但是整体上粮食产能会逐步增加。

尤其是在南方沿海已经开始有玉米和土豆红薯等大宗农产品出现,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粮食产量已然会大幅增加。

而随着人口爆炸,居住问题也会越来越明显。

现在人们的建筑,大多是夯土搭配房梁以及檩条。

说起来,造价确实低不少,但是另一个问题也不得不忽视。

随着人口的增加,绿化的规模已经在逐渐减少,去年焦炭开始普及之后,砍树作为燃料的情况有所缓解。

但是,如果现在不有意识的引导,等到开始显现出问题的时候再去纠正,有些太晚。

而且,现在修建房屋,仍旧保留着小农经济的传统。

想要将大明打造成为工业商业化社会,衣食住行的每一个层面都要涉及到。

此前他并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来进行钢混建筑的开发,如果史可法能找到合适的方案,那是再好不过!

两人谈完,各自高兴的去忙自己的事情了,以至于,谁都没有意识到:现在大明的很多研究项目,都是别人来提出,方书安进行引导,而不是最一开始,都由方书安提出来,后边别人实践和完善。

学院的变化是越来越大,方书安每次来,都能看到新气象。

今年的学生,比去年足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