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23章 犍为之战(29)  天下末年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陇西校兵的消息一传出去,影响斐然。

纵是长安,都未能想到会有如此效果,激昂民气、摄以宵小,复振雄风。

阅兵所能带来的军心民气提升很大,毕竟后世也在电视上看了不少共和国的阅兵大典,威武之师,雄风飒飒。

根据郡国地方以及徐荣的汇报,整个校兵过程,如印眼目。

这应该是中国自古自来,第一次公开式阅兵吧!

往年,多是校武上林苑、中军校场、驻兵大营。这些地方,可不是寻常百姓能够轻易靠近。即便是官宦、世家子弟,也得寻个由头,才能参与盛事。至于传播的范围,更是仅在军方及政府高层之间流传。

百姓多闻而不见,自然无法大范围传播开来,也无法提升整个势力的民气。

立国至今,周国历经校兵两次,一在蓝田大营,军事重地。此次校兵,也仅流传于国朝高层,甚至很多地方官吏都不知道有这码事。

狄道校兵,就是第二次,也是第一次向地方百姓公开,示武天下。

得到的回报,自然是清晰可见。

长安城,在短短数日之间,便恢复如初,所有的流言蜚语,皆泯灭于欢腾之下。

各地军民,士气如虹,提及国朝,必有多赞。

凉州郡县,一扫伐蜀之晦,整军备战,俨然做出进攻之势。

聚集在陇西的精锐兵马,亦悉数出动。第一骑兵军,远驻允吾,左揽湟中,右携榆中,北备胡骑,南望河首。

余者第二军、第五军、第七军及第四军主力,悉数南下武都,讯通汉中。

一时间,益凉交界,周国囤积大兵,虎视眈眈。

同时,汉中兵马,在听闻狄道校兵后,亦是重整旗鼓,再聚三军,屯于阳平关。

而益州,随着旬月时间过去,局势大变。

犍为方面,蜀兵取得了胜利,拿下武阳城,进逼南安。

武阳城内,守军士气日渐低落,贾龙再继续守了几日后。便率军民南下南安,将武阳重城拱手让于赵韪。

而如今,大军屯南安,别部掩护百姓渡江,以去峨嵋。

赵韪领着四万余蜀兵,及高达八万之众的民夫,进抵南安城外,立下大营。

而后,以武阳为屯粮之所,责兵马三千,民夫万余驻守。责手下大将李异,率兵七千,西进蜀郡属国。意图在收复郡县后,顺便可以渡江,沿河东进,与主力大军汇合。

而在僰道,严斌仍然领着手中余下的五千兵马,扼守城池。甘宁引千余兵马,游离在外,日夜寻觅良机。不求多伤敌军,只为袭扰疲兵。

马超则是引领着本部一曲精锐,长途跋涉,沿江进入峨嵋。

垫江方面,局势四平八稳。

周国大将姚琼,兵力不过四千余人,虽有数千板楯蛮兵相助,可犹不逾万。

根本没有攻打垫江和江州两座重城的能力,可赵筰、刘瞆、邓贤等人,在留下兵马驻守城池,也最多抽出万余兵马,与周兵对峙。

列阵交锋,赵筰可不敢。

巴郡蜀兵,可以算得上是益州各军中的一支精锐部队了。但想要跟周兵扳手腕,差的可不止一筹半点。

须知那第四军,那是周兵精锐,又是周国重将苏则统制。这支部队,自周王平羌乱始,出河西奔击四方。大破边章、李文候,东出举义,复归击韩遂、李相如。而后,坐镇凉州数载,平定叛逆宵小不计其数。

更是以一军之力,携郡兵、民夫,力抗步度根帐下十余万鲜卑精骑数月之久。

没有赫赫战功,远不及周军中的第二军、第五军、两个骑兵军那般耀眼。可也绝对是所有人都无法忽视的一支精锐,尤其是彼等乃是随周王征战十载的部队。

不然的话,周王能这么安心的给予苏则那么大权利,又供给不断,赏赐连连。

综上所述,赵筰实在没信心跟周兵阵战。

姚琼几次三番出营邀战,自己都一口回绝。毕竟,只要守住垫江和江州,巴郡的敌军就别想进入益州腹地。

只是,诸事不顺,总让人心烦意燥。

长江南岸的五溪蛮和南中兵,在经历了一场失利后,更是寸步不进,与僰道隔五十里安营扎寨。

这个距离,连攻打僰道城,给予叛军压力都做不到,更遑论破城西进,与赵都尉合击叛贼余孽。

甚至,赵筰都不敢保证,沙摩柯与雍慎两人,会不会扭头带兵回家。

真要是发生此事,益州的局面将更加难以收拾。

益南战局变化不大,蜀兵虽然拿下武阳,可战略目的,仍旧迟迟没能达成。贾龙叛军犹在,看样子再拖延几个月的时间,并非难事。

同样,蜀中剿灭各地叛贼的军事行动,也没有太大的成果。

玉垒山中,千余叛军远遁深山,蜀兵将其驱逐数百里后,也怡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