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不问。
同时,此次名义上的休沐,也是为了科举的顺利进校
身在骊宫的人,基本上都晓得科举的试题。若是将他们留在家中,不作弊,但提点一下族内子弟绰绰有余。如此,自是对别的考生不公平。
自古以来,所有的考试都可以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公。高诚也不自认为大周就能做到完全的公平公正,只能尽力而为。
转眼长安,其盛于往昔。
秋风徐徐,人众如海,下诸州商贾往入城内,各地士子学生纷聚国学,英才荟萃。
大周科举射策,早已声传诸州。
外州势力多初闻科举,一加探听,本就想要借此打出科举名声的大周,更是不作防范。科举之详细,可谓是公之于众。
参加科举射策的,皆是沉浸太学院、上林学宫数年的学子。这其中名气出众之人,也不在少数。再加上紧随而至的还有周国上下学校,统一射策升学之试,吸引了数不尽的外州士子而来。
周国射策规模之宏大,冠绝古昔。纵是大汉极盛之际,射策也未曾有多达七八万的学子参与。
这番文学盛举,对于下大儒、世间名士的吸引,无疑是最具诱惑的。
而大周的射策之制,亦是奇于诸州。
谁也不晓得周国科举盛事,能否载其王上公卿之厚望。
若能承载,周室兴之必矣。
下之人,亦会将知周朝之文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