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05章 大小亩制  天下末年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论,而非前朝定制之大亩。”

说完,孙香似有疑惑,正要开口时,高诚先说话了。

只见高诚眉头微皱,疑惑问道:“爱卿,南阳整个郡,竟有商户三十三万口?”

“回陛下,南阳郡有大县七数,下县二十六,城内闾里户近十万,口近五十万。其中,除去民户、军户、吏户外,余者皆为商户,有八万户左右。”

“呼,怪不得天下人皆称南阳富庶。四州通衢之所,商贾繁多,店肆林立。倒是朕,忽略了这一点。”

高诚尴尬的赞了一句,自己方才也是糊涂了。只以为是行走的商旅便有三十三万户,吓了一大跳。原来,是把城内店肆都算上,如此倒也不意外了。

毕竟,南阳一地,西接巴蜀、南临襄阳、北去东西二京、东往豫州。甚至江南商贾,亦多行船入沔,抵关中、河洛。

“陛下所言甚是。”

孙香不明所以,也没在乎,顺了一口后,继续说道:“陛下,如今关中皆依汉旧制,行大亩之策。而南阳,却行小亩。如此,待日后关中、巴蜀行更田制,百姓恐有不解啊。毕竟,这两岁来,南阳多遭战火。分田之口户,又多为难民,大小亩之分,不会在意良多。然关中、巴蜀,行大亩数载,深入人心矣。”

孙香提的问题,高诚也有所考虑过。当初规划更田制的时候,由于大小亩之分,就有所争论。但自己还是选择了小亩,虽然有些坏了汉室统一数百年的亩制。

可分田的口号不能弱了,一大亩都快赶上三小亩了。值此大计,喊出每人分田百亩,肯定比分田三四十亩更吸引人,也能够让更田制得到百姓支持。

再者说了,汉武帝规定天下统一实行大亩制,实际上在地方一样还是大小亩并存。毕竟只有这样,贪官污吏,士族豪绅才更容易上下其手。

“爱卿以为,若天下统一,骤时是齐行小亩便利,还是同用大亩便利?”

高诚径直相问。

孙香微微颔首作思,片刻后言道:“回陛下,天下之田,若皆行小亩,骤时各地上计,数目必甚于大亩,于朝廷言,统算其总,定愈加繁琐。若皆行大亩,数去三成,计筹所有,颇有便利。”

“陛下,孙府君之言,臣不敢同。臣以为,于朝廷而言,行小亩更为便利。孙君之论,无非上计所耗时日之差。然,多不过三五日,少则一二日,一样都会得到计总。但于地方,小亩地小,于中原或无太大益处。然于益州、汉中居于群山之田垄,则利弊彰显。”

郭蕴一番话说完,孙香并没有及时反驳,而是再度陷入思忖,明以利弊。

高诚则是点头赞同,自己和郭蕴,一长于凉州,一长于雁门。不同与孙香,孙香任官之际,便是在汝南,地阔百里,坦荡平原,一望无阻。

可凉州与雁门,又是一副模样。

大小亩之分,在平原地带,不甚彰显。可在山坳谷深之处,却天差地别。有的地方,不足一大亩,又以小亩分,这也是汉朝始终大小亩并存的关键所在。甚至有时小亩又划几分,更不利于计筹。

实在不行有不足一小亩之处,但小亩地小,些许边角纵是让田于山林水泽,亦或是伐林填泽补齐,皆无甚大碍。

至于计筹,没有大小亩混杂时,计筹就能简易数倍。

“文阳,大小亩之分,并无巨害。计筹繁琐,不过小事。而关中、巴蜀百姓,亦不足虑。他们计较的不会是大小亩之差,而是这田究竟会不会如实分到手中,而后又能否不为官吏豪绅侵蚀。只要能解决这个问题,分田定无可阻也!”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