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三章 造纸喽  三国之汉末宗亲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天,刘征就起了一个大早。公孙瓒已经连夜赶走了,身为辽东仅次于刘征的最高军事长官,公孙瓒不能离开军营太久。

刘征起来了,带着他的问题起床了。

该怎么让辽东富庶起来呢?刘征翻来覆去想了一夜,才有点头绪。

要想富,先修路!

幽州地形狭长,类似于杠铃,中间细,两头粗。交通并不便利,最起码,在刘征看来,从蓟县到乐浪郡花费的时间太久了!无论是从军事上还是从经济上来说,都极为不便。

除了修路,刘征还打算建造一个超大号的兵工厂,集合研发与制造为一体。

像什么炒钢法、高炉炼铁,刘征都不懂,而刘征也不需要懂,只要刘征往研发里面投钱,武器装备的质量是肯定能提升的。

这是毋庸置疑的,顶多就是多走一些弯路。不要低估古人的智慧,只是有的时候,由于一些家族传承的原因,他们不愿意把祖传的技术拿出来而已,刘征要做的,就是用钱让他们祖传的技术掏出来。

但是无论是修路还是改进武器装备,都还是要一点时间的,更重要的是他们都要钱来支持。

钱、钱、钱!

想的刘征脑袋都大了,刘征刚才是不缺钱,但是决定修路和建造兵工厂之后,这点钱就不够用了。

“姜峰,辽东有纸坊吗?”

姜峰顶了个熊猫眼,看了看刘征,又低头想了一下,才说到:

“有!”

“那行,叫上姜杰,一块去纸坊看一看!”

造纸术自古就有,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但是这个时期的纸不适合书写。

经过了蔡伦的改进之后,纸就逐步走上了文化舞台了,时至今日,造纸术已经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技术了。

所以说这个时候什么名家字画那也是有的!刘宏的书房里挂了些字画很正常!

不过,如今天下烽烟四起,造纸业虽然成熟,但是产量低,成本高。行业不景气啊,导致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不多。

纸张真正的普及,还要等一百年之后,不过辽东也是大郡,纸坊还是有的!

造纸要水,所以纸坊并不在城内,而是在城外的小河边。

刘征一行人来到纸坊。

纸坊的占地面积不大,但是占据了不少的水面面积!河边钉着不少的木桩,木桩上绑了绳子,绳子的末端固定着树皮。

河边的纸坊,说是纸坊,其实就是一个很简单的棚子,如果不是怕下雨把纸淋湿,刘征觉得他们可能连这个棚子也不会搭。

棚子的附近,就是一些忙碌的工人了:

有的人负责去山上采集树皮,然后弄到河里浸泡;有的人在烧着大锅,往锅底不断的添柴,锅里煮着浸泡已久的树皮;还有的人负责把煮烂的树皮放在石臼彻底锤烂;最后一批人把彻底锤烂的树皮放到水里,用竹帘取纸,晾干。

【不错,还知道采用流水线制作!】

刘征对于流水线生产这一点,还是很满意的!

看到刘征一行人为首的锦衣玉服,随从也都是甲胄之士,这帮匠人也不敢怠慢,赶紧通知了这里的总管。

这总管倒是个妙人,肥嘟嘟的,看到刘征,上来就拜,口呼“拜见世子。”

这倒是让刘征来了兴趣,问向他:

“你认识我?”

“昨日公孙太守迎接世子的时候,小的远远的看见了世子。”

【哦,原来是公孙琙带来的人,不错,倒是挺聪明的!】

还没等刘征说话,这富态的总管又说到:

“世子要用纸,派下人吩咐一声就行了,何必亲自来取呢!”

刘征摆了摆手,“我是来看看纸坊的情况的。”

总管闻言,就带着刘征游览了起来。

刘征来纸坊的目的,就是为了看一看造纸术发展到了哪一步,刘征前世也是看过短视频的,知道不少传统手工艺制品的一些基本的工艺流程,其中就包括纸!

而贩纸绝对是这个时代最重要、也是最赚钱的生意。

当然如果让天下士人知道在刘征的心里,纸只是赚钱的工具,刘征恐怕要被他们的吐沫星子淹死。

这个纸坊的造纸技术呢,刘征也看了,基本上是成熟了,分工也很明确,流程也很清晰,主要的问题还是成本高,产量低,质量不高。

对于这三个问题,刘征都有一点头绪,再加以投资,用不了几年,就能解决,从而推进造纸术前进一大步。

跟着总管来到草棚里,刘征看到了一摞一摞的成品纸张。

总管这个时候拍着胸脯说道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