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李子孝的问话,黄明远也坐直了身子,秉住神色,一双眼直钩钩的看着李子孝,注视了好久,却见李子孝仍然是面不改色。
黄明远便收敛了气势。
“子孝此话是何意?”
“孝有疑问,却是让大郎见谅了。”
黄明远看着一本正经的李子孝,不禁笑言道:“我就知道,此事是绝瞒不过子孝的。月黑风高夜,杀人放火天啊,元聚最大的错误就是他是元旻的儿子。”
“大郎这是在弄险。”
“我只是在做自己应该做的事。”黄明远悠悠然的说道。
李子孝听后,没再言语,默默地坐在一旁。
黄明远看着他,这个和他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没再过多言语,心里却也止不住的打转。
李子孝是济州寿张人,其父是黄明远祖父的学生。李家家世只能算得上寒门,其父也不过只是个小小的秘书郎。但李子孝从小聪察岐嶷,五六岁的时候,智意所及,就显出了超乎常人的智慧。幼时和黄明远一起长大,一众人中也唯有李子孝可以跟的上黄明远的思路,什么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的现代知识,跟着黄明远也不知学了多少。等到了黄明远跟着晋王远赴扬州,李子孝更是在黄明远祖父致仕后在高平开办的邹山书院苦学,十年寒窗,多少辛苦是不为人知的。
二人到了十六七岁的年龄,黄明远是在晋王府任职,小小年纪已然可以提兵剿寇,挥斥方遒了,而李子孝却是只能在县衙里找了份书吏的工作,抄抄写写,补贴家用。
此次黄明远远赴丰州,知道自己身边缺不得一个能帮他处理内政的人物,因此专门请了李子孝,随他一起赴边。
跟随黄明远的十八个人中,黄明祯、黄明征是他的堂弟;郑言庆是他恩若骨肉的结义兄弟;欧彦是他的旧友;吴增、范文林、阙谌、李子仁是他的儿时伙伴,都是没有什么家世想跟他去边疆混个前程;焦家兄弟和黄青等人是他的家兵;也唯有李子孝是个能内决政务、外掌军事的人,黄明远也一直希望能把他培养成一个萧何、张良式的人物。
对于他的想法,黄明远很是顾忌。
而此时的李子孝心底是久久不能平静。
他和黄明远从小就是好友,他也在黄家长大。即使黄明远远赴扬州的那几年里二人也没有断了联系,但他绝没想到现在的黄明远是如此的狠辣与深沉。想想自己出身寒门,父亲官职卑微,一家子居长安大不易啊,这些年他受够了人情冷暖。
可李子孝也不甘心啊,不甘心只是在案牍板上沉沦,不甘心这辈子像父亲一样只能做个微末小官,抄抄写写,一身才学无所用。所以当黄明远相招时,他立刻就和兄长李子仁一起来投,期盼跟着黄明远能够一展所学,光耀门楣。
黄明远的才华他是知道的,可他的心机他却没有想到。
跟着黄明远出发后不久他就发现,黄明远为人太精细了,不过是一个赴职途中,明哨、暗哨、侦查样样不缺,不论各种情况下都是暗藏各种底牌,真是让他着实吃惊。
在德静驿知道元聚的身份后,就借助时机,一步步巧设陷阱,并最终心狠手辣将元聚诸人斩尽杀绝,而且做得毫不拖泥带水,完美的将作为甩锅给了别人。
如此的狠厉是他见所未见过的。杀元聚他能理解,但黄明远刚知道元聚的身份就要杀了他还是让他吃了一惊。
假托雕阴刘氏杀死元聚,是直指元旻的重要一击。元旻官拜左卫大将军,掌宫禁宿卫,凡五府及外府皆总制焉。可以说是京城实权与要害将领中的第一人,而元旻又是太子党的核心成员,一直是死保太子的,是晋王谋夺太子之路上一颗重要绊脚石。而雕阴刘氏是相国高颎一派重要的一员,刘孝极官卑权重。二者相争,无论胜败,都会严重影响太子党的士气与和谐。
隋文帝杨坚本来就对这些鲜卑贵族有所忌惮,元旻身为前朝皇室,一个不任官职的儿子,便身随四十几个甲士,那较之元旻呢,能不忌惮。
晋王一直在为宇文述谋求一卫大将军的实职,好能够在京城掌握一部分兵力,以备不时之需。如果文帝真的要罢免元旻,有着晋王与杨素的支持还曾经做过右卫大将军的宇文述真是不二人选,杨坚要改立晋王为太子的话,也得先给晋王安排一些帮手不是。
只是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黄明远就能考虑周全,还做好了杀死元聚的种种准备,而且即使是间接帮助了跟自己有仇的宇文述也并不在乎。真的不能不让人惊叹啊。
而自己,在黄明远手下,自己真的准备好了吗。
李子孝知道自己根本不必选,除了追随黄明远他没有其他选择。这样的人主在这样的年龄行如此之事,怕是刘邦、曹操这种人也不一定能够做到吧。
说到底是狠厉之主总比庸主好。
思及如此,李子孝也不再彷徨,站起身来,一抖裹身的披风,向着黄明远,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