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可不敢随便接受他们的吹捧,谁知道这些吹捧的背后是不是在给自己挖坑呢?
事实上,杨振已经注意到了,褚宪章、张若麒、方一藻他们身后的队伍里面,只有屈指可数的几辆马车而已。
其中一辆是带轿厢的马车,其他几辆都是寻常拉货的大车。
杨振打眼这么一看,不用询问就知道这一回,朝廷又没给自己送来多少粮饷军需等补给物资。
当然了,杨振已经做好了自力更生的准备,朝廷那边给不给他粮饷物资,或者能给他多少粮饷物资,他实际上已经无所谓了。
但是他的这个打算或者说这个想法却不能当着朝廷钦差们的表面公开表现出来。
现在他一听方一藻、褚宪章夸他屯垦搞得好,又是说他屯垦大见成效又是说他这里像是世外桃源,于是连忙予以否认。
移民屯垦的事情,整个金海镇上下,最近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而且今后还要一直进行下去,直到把他所能占领的土地全部填满为止。
他可不想在这之前,朝廷为他募民屯垦大开方便之门的政策有所变化。
另外一个,说他这里是世外桃源,那也意味着现在他这里比较安宁稳定。
而他自己一旦承认了这个事实,那么接下来面对朝廷大举抽调金海镇主力兵马入关围剿流寇的要求,他可就无法拒绝了。
虽然杨振不知道方一藻、褚宪章以及张若麒他们三个在前来金海镇的路上,是否已经沟通过,或者是否已经达成了某种默契。
但是杨振自己这里,却相当的小心谨慎,他可不想给眼前这几个各有企图的人尖子,留下任何套路他的机会。
“哈哈,杨都督你也太谦虚了吧!依我看,眼下你们金海镇,绝对当得上是我大明九边诸镇之中,最强的一镇了!”
面对杨振滑不留手的低调与略显刻意的示弱,兵部职方司郎中张若麒却丝毫也不买账。
“朝廷给你们的饷额非常有限,所以若论兵力,你们当然不是最多的同时金海镇处于敌后,而且孤悬海外,所以若论形势,你们更不是最有利的。
“但是,本官乃是兵部职方司郎中,对万历以来历次对虏征战结果了如指掌,若是单论对虏征战之胜负斩获,你们金海镇若称第二,敢问九边诸镇哪个敢称第一?!
“今次,本官请缨前来金海镇,亲自面见都督,除了奉命传旨之外,正有一件事关平虏的大事与都督相商,正要都督再接再厉,再立新功呐!”
张若麒仍以一副好发大言夸夸其谈而且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老样子。
不过,面对张若麒甩过来的高帽子,杨振同样笑着否认了。
“张大人过奖了,过奖了!金海镇开辟以来,托天子洪福,蒙诸位关照,又得全镇将士效命,方能侥幸有所斩获,但是若说九边最强,那是万万当不得的!”
特别是,杨振一听见张若麒所说的什么事关平虏的大事,他的心中突然一惊,不仅不接他的这个话茬,而且立刻哈哈笑着打马冲前,迅速与他们几个人拉开了距离。
在原时空之中,崇祯十四年的这个时候,尽管杨嗣昌的病亡,给大明朝的关内剿贼战场蒙上一层十分不祥的阴影,可是崇祯皇帝依然想着要优先解决并且尽快解决清虏的问题。
历史上导致大明朝九边精锐一朝尽丧的松锦大决战,就是在崇祯十四年的初夏时节发起的。
当然了,在原来的历史上,这场大决战的直接诱因是锦州城被围,然后祖大寿向朝廷求援。
不过在这一世,此时此刻,锦州城安然无恙,而且短时间内,也看不出清虏会有围困锦州城的苗头。
因此在杨振的预想之中,大明与清虏的主力大决战,不会像历史上那样在今年发生,也不会像历史上那样在辽西的松锦地区发生。
这也是他现在积极打造大批炮船,准备渡海往东,以瀛洲岛为跳板,进攻倭奴国九州诸藩,狠狠捞一把的主要原因。
本年度的移民行动结束之后,最迟在冬天以前,杨振就准备以新移民里的青壮男丁为基数抽丁为兵大举扩军。
而在这次大举扩军以前,杨振必须完成对倭奴国九州诸藩的征讨,必须要从那里获取大量的金、银、铜、米、硫磺、硝石等各种军需物资,
如果得不到充足的金银财富和军需物资,那么杨振接下来的扩军计划就会受到财力物力的限制。
与此相应的是,在这次大规模的扩军计划完成之前,杨振是绝不会主动北上,去跟清虏的主力发起决战的。
当然了,如果清虏伪帝黄台吉对金海镇的存在仍然耿耿于怀,仍然不能容忍,仍要对镇江堡城或者复州城发起攻势,那么杨振也只能继续奋力反击了。
但是,考虑到清虏大军在复州城方向,在镇江堡方向,已经接连失败了两场,而且第二场还是黄台吉亲自下场指挥的,也依然对自己无可奈何,所以杨振不认为短期内清虏主力会第三次对金海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