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4章 纯臣  太白纪略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送通关书函一封。”

“哈哈哈,包在老夫身上了,只把书函交于我,明日快马送去姑臧便是!”贺兰蔼头拍着胸脯又道,

“不过话说回来,殿下和四将军也是多虑啦!凉州虽然远隔江东,但数十年来恭奉大晋正朔,西平公世代忠良,自谓朝廷屏藩,若知殿下和慕容前往,必然出姑臧十五里,不,五十里,就算要迎到我贺兰地界来也未可知!”

慕容恪惊讶道:“久闻凉州张氏父子忠贞朝廷,今见大都督称赞,乃知传闻不假。”

话中却隐有不信之意,暗道老头子该不是喝醉了胡言乱语吧?那凉州张骏再是礼敬,又岂能迎到边塞上?

“二位且先听我讲一事,便知西平公心意。”贺兰蔼头仰头干了一杯酒,缓缓说道,“二位都知道,凉州同建康之间道远且险,仅有两路可通。”

司马白点头道:“这个自然知道,一是径直南下纵穿蜀中,一路沿江而下,过了夷陵便抵武昌,再转去建康便可。二是走汉中,经上庸,出丹江口抵襄阳,再顺沔水一路南下,便可至武昌,这条路却是绕的太远了。要说来,其实也有第三条,便是转关中,走蓝田,出武关,便至中原了,再回头向襄阳,也是一条路,不过只要人不傻,该是不会这样走。”

“殿下都走过?”贺兰蔼头大惊,他原本只是打了个开头,顺势一问,没想到司马白竟说的分毫不差。

司马白回道:“那怎可能!幼时倒是走过武昌襄阳武关一线,从关中转道棘城,至于其他的,都是书中所学。”

贺兰蔼头不解:“书中?有这样教人识路的书吗?”

“书中倒不是专门教人认路,”司马白笑道:“古往今来,秦楚之争,魏蜀吴之争,大底便在这片山水之间,我朝开创之际平蜀攻吴也离不开这几条路,文献典籍看的多了,虽未至实地,却也能了熟于心。”

“说的好!书竟然是这样读的!”竟是一旁的慕容恪一声叫好,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这杯我敬殿下,为将者自当熟知天文地理,恪甚钦服!”

贺兰蔼头似懂非懂,看着慕容恪哦了一声,转头道:“纵然有路,别说过去仗打的勤,哪怕是现在,也是很难走通的!”

“是了,”司马白感慨道,“要么羯赵同意,要么成国同意,否则有路也走不通。说来也是难为凉州了,如此这般艰难,当年竟也能遣使入朝,其间辛劳不问可知。”

“这就是老夫要说的了,为了通使朝觐江东,你猜西平公是怎么让成国放行的?”贺兰蔼头说起当年张骏所为,便在六年后的此时,也还是控制不住钦佩和激动,他又干了一盏酒,方才沉声道,“以堂堂凉州之雄壮,称臣纳贡李氏成蜀!”

““啊!竟有此事!”慕容恪闻言大惊,旋即疑惑道,“可是,未闻凉蜀之间还有藩属关系啊!”

贺兰蔼头嘿嘿说道:“当时成主李雄高兴之余,问西平公的特使张淳,说凉州地处险要,凉州大马纵横天下,当此乱世,何不也学成国李氏,称帝自娱一方?”

司马白问道:“那特使怎么说?”

“特使张淳说张家累受晋恩,仇耻未雪,只知日夜枕戈以图开复中原,报效皇恩,何能自娱?”

司马白几乎击掌而喝,端起酒盏,连饮三杯,大赞道:“那张公说的好!特使尚且如此忠义,何论西平公?!”

贺兰蔼头顿了顿,继续说道:“那李雄听了张公的话惭愧不已,说他李氏祖上也是晋臣,被时势推到如今而已,又与西平公定誓,倘若有一天晋室能收复中原,他李雄必定率众归附!这般情况下,李雄哪还有脸受藩?凉州称藩之事也便不了了之了。”

“你二位是不知道,张氏四代镇守凉州,保凉州数十年平安,富庶兵强,百姓安居乐业,无不归心,说句僭越的话,只认西平公,何识司马氏?但凉州上下曾谏西平公仿魏武晋文故制,登基称王,西平公坚拒不允,但有谏者,无不罪处,说非是人臣之为!”

同是藩属,代国早已称王,慕容亦有称王之志,凉州张氏绝对是大晋纯臣!

司马白感慨不已,又饮尽一盏酒,大呼道:“纯臣张公!壮哉,西平公!”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