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51章 王变法,京城惶惶  蝶谷修士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和他对上了,原先分封的两位异姓国公说好作为南北诸侯之长,蜀侯一旦进爵,那他就和晋国公平级了,蜀地的位置很独特,其实硬分南北都可以,南方的卫国公离得远,最可能是晋蜀一决高下,为了诸侯之长的名头,他们想不打都不行。

这阴损的主意自然是肖怀仁向大王提出的,一个虚名就能换得两大诸侯火并何乐不为?

第二件事就比较特别了,大王上台之后一直有变法的意向,但因为晋、蜀陈兵城外,大王才不得不搁置了想法,和两大诸侯开会,大王自然旧事重提,想看看他们是个什么反应。

其实一切的缘由都是因为连年征战,国库已经空了,再加上诸侯相互征伐,二王子姬雄登上王位还没有高兴两天,就发现自己的政令所能传达的土地越来越少,整个大周王朝支离破碎。西边死了魔云海,东边死了柴胜男,再也没有能够辅助守护天下的大将之选。至于松党弟子,姬雄虽然大肆提拔,但基于的原因是忠诚,而并非是能力。

就连他自己也知道松党子弟之中允文允武的人才或许有,但是独挑大梁的还是没有一个,毕竟这个团体还是太年轻了。

所以姬雄上台的第一步,是想法子找钱恢复朝廷的威信。于是便提出了新历三章的试用变法,即:奴隶国有制、算亩余纳、一税定额。

如果是原本的姬雅,对这些恐怕也不感兴趣,但是见识过了大周各种乱象,并有心做出改变的金发公主,也想知道其中的不同。

首先是奴隶国有制,大周王朝是个奴隶制国家,主人拥有奴隶的绝对主权,生杀可以一言而决。而奴隶所产生的所有价值,全部归属于主人。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不用负担赋税的勋贵会巧取豪夺平民的土地,而承担赋税的百姓,因为活不下去而卖身为奴,挂靠到勋贵的名下。如此一来可以提供税收的百姓越来越少,而勋贵们拥有的土地与奴隶越来越多,甚至足够蓄养部曲。

国家在百姓中,收税、征兵、抽丁、以及各种徭役,加快了大周朝的平民落入奴籍的速度。

但是实行奴隶国有制之后,就等于全国的奴隶将不再属于各自的主人,而都是属于国家的,原本的主人只有使用权。如果勋贵士族们要继续使用奴隶,要按人头给国家交租金。而且奴隶属于国家,原主人也不能再随意损坏,要杀要剐都可以,但是得给国家赔钱。

这是现今状态下,想让贵族们把吞下去的土地吐出来,那是不可能了。但是勋贵不纳税是祖制,也不能更改。于是就只能迂回到奴隶上面。这个倒也说得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勋贵的地位都是王室给的,那奴隶国有也不是没理由。

所以这一条,朝中既有赞同也有反对的。

而第二条又是一套祖制,算亩余纳,这个也分为两点。一是平时换算耕地田亩,自然是横竖见方结算。这样就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很多土地都是不规则的,在算完田亩之后会余出些边边角角,按照祖制是四舍五入,不到半亩就不算了,超过半亩算一亩。结果就是下面地方人员想尽办法的开垦奇形怪状的田地,测量的时候算好了结余。靠着这种办法,有的勋贵可以瞒下两到三成,甚至更多的田产。

这道命令是所有结余都要算进去,就是说你有一亩九,可以算作两亩地。你只有一亩一也得算作两亩地。这便有点霸道了,所以反对的人不在少数,可是没办法,朝廷缺钱啊。

而算亩余纳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庙产开始纳税了。在大周所谓庙产是三个方面,贡地、官塾、英祠。

贡地就是神女庙,比如和林越交好的妙妍祭司所在元州神女庙名下的田地就是贡地,创世神女娘娘是天下公认的最高神,大地万物之母,国家自然不能去庙里收税。而另一个地方官塾,则是官方的正规学府,这里供奉的是黑衣圣贤,也就是上古开启先民智慧的贤师,当然也不能收官塾田产的税。

而最后一种英祠比较罕有,一般勋贵人家都有自己的宗庙祠堂,而一些在大周建国时立下大功的英雄,国家出资建了一个供奉的地方,也就是英祠。

虽然屈指可数,但拥有英祠的家族无不是整个国家中举足轻重的大户,这是开国之君御赐的荣耀,在地方上谁也不敢冒犯,就是历代大王也要恭谨行事,便是出巡路过,也少不得祭拜一番。而英祠也有名下田产,毕竟是国家给的荣誉,也不可能让本身的家族供养,所以另划了土地,而且不用交税。

这道政令一下,所有庙产也要开始赋税了,当然,和一般人不同,他们只要上交一成就够了,毕竟不管是神女娘娘、黑衣圣贤、还有开国英雄,作为大王都不好太过。但是这一条也是被反对最激烈的。

至于最后的一税定额,这个就好理解了,原来税收的时间很乱,税种也庞杂,计算方式也有很大不同。如今在缺钱的关口,准备暂且实行一刀切制的税法。规定每年的某月统一交税一次,而且不再计算什么税额,全部缴纳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