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周朝的建立  春秋风云録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去归顺;在他死后,顺理成章把位置,传递到儿子姬昌的手中。

姬昌继承后稷、公刘的遗风,效法古公,推行仁义,敬老爱幼;对贤士谦恭有礼,有时为了接待贤士,午饭都顾不得吃。

他的所作所为,吸引了许多人才。比如太颠、闳夭、散宜生、辛甲,还有鬻子等。

前面几位人才是否似曾相识?没错,他们后来都成了周武王身边的栋梁,帮助伐商灭纣,小说《封神演义》中都有他们的身影。

那位鬻子,原名鬻熊,是周文王的老师。他的后人被分封到南方的荆地,建立了后来的楚国,成为春秋时期的风云大国。鬻姓、熊姓、芈姓,都是楚国贵族。鬻熊,成为楚国的先祖。

姬昌礼贤下士敬老爱幼的做法,还引来两位著名的人物——伯夷和叔齐。这两位是孤竹国国君的儿子,都不愿意当国君,相互推让,最后干脆抛弃国家,一起逃离。听说姬昌仁慈,善于养老,于是投奔西岐。

后来武王灭商,这两位宁死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釆薇’段典故,就来自他俩。

姬昌在位期间,正是商朝没落,商纣王残暴无道之时,小说中,女娲娘娘已经准备灭商了。

姬昌仁义的做法,受到商纣王的嫉恨,曾经被拘禁在羑里,差点儿把命丢了。后来,大臣们想尽办法,送给纣王美女、骏马、土地,以及许多其它的宝物,才得以回国。

被拘禁期间,西伯侯姬昌有幸看到纣王的‘炮烙之刑’,太残忍了。于是,他请求献出洛水以西的土地,只希望商纣王能废除这一惨无人道的刑罚。

废除一道酷刑,得到一片土地,划算。商纣王就废除‘炮烙之刑’,姬昌也言而有信,把洛水以西的土地,无偿给了商纣王。

从此,姬昌的仁慈之名,更加响亮。

但是,他并没有对商王朝发动战争,而是先后征伐犬戎、密须,打败无道的崇侯虎,在沣水旁边建立周王朝早期的国都丰邑(今西安西南)。

然后,去世。

他想不想灭掉商纣王?想不想推翻商朝的统治?想不想建立自己的帝国?想,非常渴望。但是,他没有灭商。或许,他真的不想成为‘以臣弑君’的历史罪人;或许,他的生命太短暂了,没有时间去灭商了。

总之,这个艰巨的任务,留给了自己的儿子——姬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周武王。三国时期,有人劝曹操灭汉称帝,曹操笑了笑说:“如果天命在我,我就当个周文王好了。”

可以说,从古公亶父开始,历经三代,大周王朝,已经颇具规模。剩下的,需要一个有魄力的人,敢于打破传统的忠君思想,挥起大棒,去推翻残暴的商纣王的统治,建立新的王朝。

周武王姬发继位后,手下文臣武将,人才济济。甚至还有一位八十多岁,须发皆白,深谋远虑,老奸巨猾,奇谋百出的姜子牙。

一切,根本不用他操心。他的父亲姬昌,已经为他铺平一条康庄大道,就看他有没有魄力了。

周武王掌握实权后,很快就召集天下诸侯,列举商纣王的罪状,开始伐纣灭商的大计。

灭商的过程,就不再详细列举了,各位有兴趣,可以看看《封神演义》。很精彩,比历史书精彩多了,但是,不能完全相信,那是在历史的基础上,改编的神话。

周武王灭商之后,分封诸侯,周王朝也是历经风雨。期间,有‘周公辅政’、‘三监之乱’、‘昭王丧师’、‘穆王西征’、‘国人暴动’、‘共和执政’、‘宣王中兴’等。

传到周幽王的手中时,他不务正业,重用佞臣,整天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把他父亲费尽千辛万苦重新振兴的基业,瞬间一把火烧毁。

周朝,面临新的抉择。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