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死的最丢人的国君  春秋风云録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自从太子同出生后,十年之间,鲁国相对比较安静,齐、鲁关系更加融洽。鲁桓公偶尔介入郑、宋之间的纠葛,也并没有闹出太大的乱子。

公元前698年,齐僖公病逝,他的儿子姜诸儿即位,就是齐襄公。

这位齐襄公,虽然与文姜是同父异母的兄妹,年轻时候,却情不自禁,偷食禁果,干出了背弃人伦的勾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点儿丑事,终究在诸侯中成为笑谈。

当然,这些都是传闻,事实如何呢?

公元前694春,鲁桓公准备外出春游。就跟我们现在的春季踏青一样,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就想趁着春天出去散散心,看看二月花,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景,放松一下心情。

最后,鲁桓公与夫人文姜商定,去齐、鲁边境的泺地。

泺(luò),一般指泺水的源头,说白了大家都知道,可能还去过,其实就是今天山东的趵突泉,位于齐、鲁边界,绝对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可惜本人还没去过,看过介绍。

没想到,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齐襄公的耳朵里。看来,古代的信息技术也很发达。

齐襄公听说鲁桓公带着文姜在边境游玩,不禁心猿意马,决定,也去凑个热闹。他命人在泺地设宴,招待鲁桓公夫妇,双方顺便谈了些国事家事天下事。

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娱乐差不多了,齐襄公邀请妹妹文姜,回齐国看看,也算回乡探亲;同时也盛情邀请鲁桓公,一起去齐国做客。

鲁桓公平时把身边的美女文姜宠坏了,什么都顺着。既然距离齐国都城不远,夫人强烈要求回家看看,大舅哥齐诸儿又‘热情好客’,也不便拒绝。于是,就准备跟着文姜,一同去趟齐国。

各位还记得大臣申繻吗?他颇有见识,感觉情况不对,劝阻道:“不可。女有夫家,男有妻室,不可以互相轻慢亵渎,这叫有礼。违反礼仪,必将有祸害。”

对于申繻的忠言,鲁桓公根本不在意。不过是去放松一下,都是亲戚,有什么可担心的?大惊小怪。于是,一路上与齐襄公说说笑笑,共同去了齐国。

原本境内游,不用签证,忽然成了出国游,情况发生了巨变。在鲁国,鲁桓公是头儿,走到哪里,都有地方官员提前准备;离开鲁国,有些事情可就身不由己了。

到了齐国,那是齐襄公的地盘,一切就要听人家安排。

文姜借口叙兄妹之情,进入宫廷,俩人卿卿我我重温旧情,十多年不见,缠绵悱恻,更显恩爱,文姜竟然夜不归宿。与兄长齐襄公抛却礼义廉耻,背弃人伦道德,这就不是通奸那么简单了。

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丑事儿,很快就传到鲁桓公耳朵里。

他终于明白,为什么郑国太子忽不娶文姜,原来别有缘故。自己当初还庆幸抱得美人归呢,没想到,那些谣言都是真的。耻辱,奇耻大辱啊!

本来是旅行散心,没想到却摊上这事儿,被夫人给戴了绿帽子。跟外人通奸,尚且不可原谅,现在却是兄妹之间乱伦,非人也。

《左传》记载:齐侯通焉,公谪之,以告。

意思是文姜与齐襄公通奸,鲁桓公听说了,非常愤怒,把文姜臭骂一顿;文姜害怕,就跑回宫廷,把自己的家庭遭遇,告诉了哥哥齐襄公,请他拿主意。

这点《史记》跟《左传》差不多,估计是司马迁抄袭。

自古至今,凡是通奸的,都没有好结局,这是公理。所以,在这里提醒天下内心龌龊的男人,遇到桃花运,一定要想好前因后果,保持定力,不可逾越,否则后患无穷。

这都什么作风?鲁桓公年纪轻轻,阅历有限,是个性情中人,欢喜则笑,愤恨则怒。当天难以控制情绪,把文姜一顿臭骂,至于是否动粗,史册没有记载。

但他忘了,这是文姜的娘家,齐国的地盘,愤怒,只能使自己更被动,处境更糟糕。所以,很多大人物在自己的屋子里挂个大大的‘忍’字,天天提醒自己,忍!忍!忍!那真是打碎牙齿和血吞啊!

这种事,无论谁,无论多么淡定,都忍无可忍。

鲁桓公没有忍气吞声,当时把文姜骂了,很解气,很畅快,但是,后果很严重。

文姜羞愧无地,满眼泪水跑到齐襄公那里,一顿哭诉,当然还添油加醋一番。据《春秋公羊传》记载,文姜来了这么一句:鲁桓公说,姬同不是他的孩子,是你的孩子。

鲁桓公是否说过此话?家务事难断。但文姜隐含的意思,就是希望哥哥齐襄公替她做主,想办法除掉自己的丈夫,否则回国后,自己的下场将很悲惨。

这话,太狠毒了,主张谋害亲夫。

齐襄公一听,不内省自己的丑行,反而勃然大怒。

如果放鲁桓公回国,妹妹文姜就彻底完了;至于自己的丑行,早晚都要败露。顾不得什么国际影响,一不做,二不休,本着坏事要么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