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归程  春秋风云録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公元前685年夏,齐桓公回到齐国即位,秋季7月,安葬大哥齐襄公。按照‘周礼’,诸侯五个月安葬,由于齐国内乱,拖延到了九个月,齐襄公享受了超越天子的待遇。

齐国没有按照鲁庄公的意愿拥立公子纠,而是选择了公子小白。

这让年轻气盛的鲁庄公怒火中烧,他没有认真考虑形势,只想复仇雪耻,坚决要把公子纠送入齐国。

公元前685年秋8月,带着一腔怒火,鲁庄公率领大军,与齐军在乾(干)时展开大战。乾时,齐地,位于今山东桓台县东南时水分支,天旱则枯竭,故而称之乾时。

但战争的胜利不是靠怒火,而要靠智慧和实力。

这是齐国的地盘,虽然内部刚刚安定,但是大家同仇敌忾,誓死保卫家园。鲁国原本想做件好事,给齐国找个国君,现在反而变成了侵略者,丧失了道义,处境非常被动。

结局可想而知,鲁庄公更是惨不忍睹,连自己的战车也丧失了。他身边的御手护卫秦子和梁子,眼看形势不妙,果断让鲁庄公更换轻车;他们则挥舞着鲁庄公的旗号,驶入小道上掩护,吸引齐军。

齐军果然上当,直奔鲁庄公的旗帜而去,秦子和梁子奋力拼杀,最后都成为俘虏。鲁庄公则坐着轻车,如惊弓之鸟逃回鲁国。

这一战,也算上演了早期的丢卒保帅的成功战例。

秦子和梁子是否被杀,史书并没有记载,像他们这类武将,一般送些礼物,都能放归。《东周列国志》则认为,秦子保护鲁庄公逃归,梁子成为俘虏后,被齐桓公斩杀,不可信。

打败鲁国,齐桓公高兴,首先就要任命鲍叔牙为宰相。这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啊!老师不是白当的,前期的投入,终于见到了成效,不少人非常羡慕。

如果换作别人,必定心花怒放,并且慷慨陈词,发表一篇效忠就职的长篇大论,搏得一片掌声。

眼看一切水到渠成,然而,鲍叔牙却婉拒了。这职位都不干,到底想干什么?齐桓公坚决让他治国,鲍叔牙坚决推辞。因为,他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最合适的人选,那就是自己的朋友——管仲。

这事如果发生在现代社会,一定会挂在头条新闻,被冠以炒作之嫌。即使在春秋时期,也让人大吃一惊,因为‘射钩’之事,公子小白对管仲耿耿于怀,绝不原谅。

鲍叔牙坚决推荐管仲,他说:“我无德无才,如果您照顾我,让我不受冻挨饿,这就是最好的赏赐。治理国家,不是我所擅长的,如果一定要找个治理国家的人才,那必定是管夷吾。”

如果鲍叔牙无德无才,天下什么人算有德有才?那些贪官污吏吗?那些地痞无赖吗?那些为了权位出卖朋友的家伙吗?那些亵渎正义,以别人的鲜血,染红自己官帽的家伙吗?

正人君子,往往都很谦虚,谦虚的过分。

他敞亮地推荐了朋友管仲,而且认为,只有管仲,能让齐国更加强大,能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并且列举了自己不如他的五个方面:

宽厚爱民,不如管仲;

治理国家,不忘根本,不如管仲;

为人忠信,使百姓顺服,不如管仲;

制定礼仪,使天下效法,不如管仲;

立于军门,击鼓指挥,不如管仲。(《国语》)

管仲?没搞错吧?那家伙一箭差点儿射死我,幸亏上天保佑,岂能让他当宰相?齐桓公念念不忘射钩之恨,说道:“管夷吾射中我的带钩,差点要了我的命,是我的仇人,应该处死。”

这个仇是挺深,难以释怀,鲍叔牙则说:“那是各为其主,如果把他争取过来,将来会为您射取天下。您如果只想治理齐国,有高傒和我就够了,您如果想成就霸主之业,没有管夷吾绝对不行,他是位难得的人才。”

在鲍叔牙的苦谏下,公子小白终于被说服,但如何得到管仲?这是一个难题。

鲍叔牙建议,借着这个机会,立刻派使者,向鲁国提出要求,送回管仲。

齐桓公认为,鲁庄公的谋臣施伯有智慧,他知道齐国要重用管仲,必定不会交人。那该怎么办?

鲍叔牙说:“派大军压境,只要对鲁庄公说:‘公子纠是我们国君的亲人,不忍亲手杀死,请你们代为诛戮;管仲、召忽是我们国君的仇人,请把他们活着交给我们,国君要在群臣面前处死他们。’这样,鲁国就会放还管仲。”

齐桓公把鲍叔牙视为心腹,言听计从,于是派他率领大军,驻扎在边境之上;同时,派人出使鲁国,要求他们交出管仲。

世间事,瞬息万变,从知交到仇敌,从保护到谋害,从王子到平民,从高高在上到无底深渊……谁也不敢保证,看到的星空一成不变。

乾时一战,鲁国损兵折将,鲁庄公怕了。

公子纠成了最大的牺牲品,瞬间就从准国君变成了砧板上的鱼肉。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