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30章 夙沙卫的悲哀  春秋风云録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读了很多人的很多死法,本来不想写夙沙卫,因为他是个太监。

印象中,太监没几个好人,历朝历代的灭亡,都少不了他们的影子。

虽然他们的思想、行为、外貌、生理都有些变态,但太监也是人,缺根筋而已。即使躯体健全的人,人格也有扭曲分裂的时候,有的甚至比太监还凶残。

所以,有时候想一想,不应该歧视所有的太监,更不应该歧视天下其他的弱势群体,比如种地的、扫大街的、蹬三轮的、送外卖的他们是真正的劳动者。

一死一立,太子光历经沉浮,终于登上齐国宝座,就是齐庄公。此人爱好勇武,谥法中说:好勇致力曰庄。却也适合他的后来的所作所为。

所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他继位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句渎之丘逮捕了弟弟公子牙。

刚刚当几天太子,还没过够瘾呢,就这么成了阶下囚,他的结局只有一个死。

这是争权失败的代价。虽然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更是权力场上的仇敌,那点血缘救不了他,只能把他推向更深的深渊。

紧接着,就是夙沙卫。作为齐灵公的内宠,夙沙卫忠心耿耿,只要是齐灵公想做的,他一定竭尽全力做到、做好,这点跟晋国的寺人披、宋国的寺人柳一样。

废掉太子光,发配东部边疆,就是夙沙卫的杰作。

其实,这一切的一切,夙沙卫只不过迎合齐灵公的心意罢了,傻瓜才想去得罪太子。夙沙卫不傻,但他处在那个漩涡之中,一边是国君,一边是太子,谁都得罪不起,完全身不由己。

作为一个太监,他是真正的最最低档阶层,甚至比乞丐都不如。身为一个男人,谁愿意自宫或者被宫当太监?但凡有点活路,宁可乞讨,都不会选择这条耻辱路。

在乞丐眼里,乞讨,不丢人,当太监才丢人。

但是,上层机构不是那么容易进的,宫廷则更加危险。从他进入这个圈子开始,注定不能游离于这个圈子之外,只能继续为活着而拼搏。

也许,默默的在宫廷当个打杂的最好,毕竟周围接触的基本都是太监,大家都缺一根筋,生理上平等,谁也不用笑话谁。不过,想要在宫廷崭露头角,甚至走向更高层,那可就不一样了。

因为在外人眼里,太监,永远是异类,永远不会被世俗容纳。

所以,臧坚宁可死,也不接受他的安慰殖绰、郭最宁可冒着生命危险断后,也不愿意让他这个太监充当英雄。

其实,他也很忠君,甚至比那些争权夺利的大臣更忠,悲哀的是,他是一个上不得厅堂的太监,却非要与朝堂的大臣们一较短长。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太监干了太多的坏事,数不胜数,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先不说春秋战国,后来秦朝的赵高,东汉末年的十常侍,明朝充当杀人工具的东厂西厂,几乎每个朝代的衰弱,都少不了太监的身影。

但是,太监中也有好人,有能人。比如造纸的蔡伦,七次下西洋的郑和,他们都给中国的历史增添了光彩。然而,太监干的坏事实在罄竹难书,个别的好人,不足以掩盖更多的恶人,不足以平民愤。

现在,齐庄公杀死了公子牙,紧接着就轮到夙沙卫。

他所做的一切,不过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活着,可不想坐以待毙。于是,他逃到高唐今山东禹城市伦镇,并且组织人抵抗。

那位太傅高厚,不知在想些什么,不该逃跑的时候,他逃跑了该逃跑的时候,却选择坚守,也许还心存着侥幸。到了秋季8月,崔杼率人直接杀死他,兼并了他的全部家业和封邑。

其实,崔氏和高氏,都是姜子牙的后裔,不过分支不同而已。

这就是权力之争,没有亲情可言。崔杼灭了高厚,怎么也没想到,八年以后,更惨的悲剧,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夙沙卫作为太监,有一点好处:自己吃饱,全家不饿,没有什么后顾之忧。

这点高厚就远远不如了。家大业大,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如果他跑了,家也就没了所以,他选择留守也有一定道理,毕竟,家人需要他的保护,至少不能连累家人。

高唐不过弹丸之地,齐国的庆封率军包围了高唐,却没有攻下来。这位庆封,也是名人之后,各位还记得前面的庆克吗?假扮女人,与声孟子通奸,庆封就是他的儿子。

也许,夙沙卫可以逃得更远,但是,作为一个被人瞧不起的太监,还能逃到哪里呢?死在齐国,或许是他更好的选择。

公元前554年冬11月,齐庄公姜光亲自率领大军,包围高唐。远远地,就看见夙沙卫在城墙上巡视,于是就大声喊他,下来聊会儿天吧。

这是战争,是你死我活的拼杀,城墙就是最好的防御,岂能随便下来?

但是,夙沙卫真的就下来了,不带一兵一卒。

死,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胆量面对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