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四章 开垦良田  汉末豪杰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便炎热六月,自张慕获爵亭侯之后日夜励精图治,将曹阳亭治理的井井有条,弘农太守多夸赞于慕。

但杜仪的蛮横无理,却让张慕感到了种种愤怒。前些日子杜仪率家丁自导自演在街上拦住谢昌企图污蔑于他,若不是谢昌享名于郡,多有熟人,恐怕便栽在了他们的手中。

为此张奂还特意去寻找太守说理,可太守也是搪塞过去,含糊其辞保护杜仪的安全。

张慕自知自明,太守这方面决不能再如此了,除非人证物证皆全弹劾此人,并且连带杜仪一锅端,否则空有其辞,没有物证,再多的人证也无济于事。

“少主。”老管家终于不再走地道,正大光明的来到了曹阳亭,看着张慕如此成就,他很欣慰。

“吴伯,有什么话便说吧。”张慕让了主座,将座位让给了老管家。

“杜仪前些日子要污蔑老谢,要不是因为老谢在郡中人人熟知他,否则会栽在杜仪手里头。”老管家说道。

“这杜仪,越来越不像话了!”张慕怒道。

“可那又有何用,太守包庇杜仪,人证虽有,物证暂缺。”老管家叹道。

“哼,既然没有物证那我们就自己造!”张慕早就准备了一手,杜仪乃一方豪强,张扬跋扈多年,弘农百姓多惧三分,若物证也有了,人证还会少吗?

“少主高明。”老管家拜道。

“吴伯,你回去告诉叔父和大哥,静待佳音。”张慕说道。

“喏。”老管家起身应道。

这几日从群英楼招募的豪杰多是能武练兵之人,自阙楼盖成后多有文人雅客在此论道,张慕也多往于此听上几句这些文人的篇章,增加了些许知识。

候府少文吏,这也是他当下最为重要的事情,招募擅长内政的人才的确很不容易,自盖成阙楼之后这些文人都是些骚客,算不上内政型人才。

真正的内政型人才在于论国,国之大事,国之未来,如何兴复汉室,如何处理大小事务,而张慕最近便盯上了个常来于此的人。

“少主有何贵干。”负责这里防守的士兵应道。

“那人来了几天?”张慕问道。

“算上今天已是五天。”士兵回答道。

“都是一个人吗?”张慕又问道。

“嗯,五天都是一人,每天带着一本关于……种田什么的书籍。”士兵应道。

“你去吧。”张慕点了点头,来到那人旁边。

只见那人浓眉大眼,三尺胡须,颇有些威严之气。见张慕坐到前来不用想便知此人是谁,那人依旧没有说话,只是盯着手中的书。

关于农民种田的书籍,难不成他对于屯田有研究?这让张慕更好奇了,一直盯着此人目不转睛的看,张慕不厌其烦的看,而那人也沉得住气,一个时辰愣是没说话。

一旁的文人雅客也看不下去了,都纷纷向张慕行礼,而那人依旧不为所动,张慕对此感到十分满意,高尚士也!果真如此。

“敢问足下所看书籍乃种田之书否?”张慕放下了身份虚心问道。

“然也。”那人也终于开口道。

“足下擅种田?”张慕又问道。

“然也。”那人又点头道。

“呵呵,屯田可有兴趣否?”张慕问道。

“嗯?”那人终于放下了书,静静地看着张慕,又开始思索张慕的话。

屯田?他所想的种田制度正愁没有名字,屯田这个名字正适合这个制度,他对张慕有了新的认识。

那人也放下了态度,起身以君臣之礼相拜,他已经对张慕有了兴趣,连续五天前来,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张慕赏识他。

“呵呵,先生这是认慕为主也?”张慕起身问道。

“少君侯口中屯田,所谓何来?”那人对张慕口中的屯田二字依旧耿耿于怀,难不成张慕也擅长种田?

张慕只不过想到了历史上曹操为大军取得兵粮而设立的屯田制度,而负责此制度发展的便是曹操御林军指挥官枣衹。

“吾意纳田于亭,为兵取粮,日后天下有动,吾之麾下,粮草先行。岂不善哉?”张慕说道。

“善!少君侯果真乃天之骄子,所想与衹不谋而合,受在下一拜。”那人拜道。

衹?张慕有些熟悉,刚想说出口,却又憋了回去,他想亲口确认眼前的人是他。

“敢问足下姓甚名谁?”张慕问道。

“在下枣衹颍川人氏。”那人回答道。

果然!

张慕的猜测没有错,但是枣衹为何从颍川跑到弘农来了?他不是应该还在颍川待着种田吗?

“在下听闻少主缺乏人才,故此前来。”枣衹说道。

“如此,我们回府再聊。”张慕点头道。

屯田制度,亦称“屯田制”、“兵屯制”或“军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