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中第一个敌人后,骑士们往往会让长矛留在敌人的身体里面不再拔出,他们会拔出长剑继续进行战斗,等到战斗胜利结束后,再去找回那些长矛。
辅助兵多为远程部队,他们携带着弓箭或标枪,专职负责远程攻击。
马其顿方阵有别于以前的古希腊重步兵方阵,它是一种攻击型的方阵。
在进攻敌人时,手持长矛的士兵们会列着坚固的密集队形跑步向前推进,就象一把攻城锤猛烈冲击敌人的队伍。
阵中前五列矛枪在初期的交战中都与敌军直接交锋,无数支矛互相撞击,组成一堵矛的墙,鱼叉般地攻向敌人,并且像鬃毛那样将敌人的进攻有力地反弹回去。
直面马其顿方阵的敌人会始终处于十数支矛尖的攻击之下,作为靶子的敌方士兵对那些矛尖来说简直就是‘供不应求’。
如果敌人的胆量不够大,那么光是看到那些密集的矛尖,他们可能就已经失去了与马其顿方阵正面对抗的勇气了。
马其顿方阵的精髓就是推进、推进、不断的向前推进,直至将前方的敌人彻底击溃。
由于整个的推进过程,组成盾阵的士兵们必须都要始终维持一个整体来运行,如果要是有一个人没有跟上集体的节奏,或者是想要临阵脱逃,那整个方阵的运转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所以这个方阵对布阵士兵的勇气、体力和纪律性要求都极高,布阵的士兵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严格训练。
马其顿方阵的最大优点就是自身具有很高的机动性,能以完整的横队勇猛地冲向敌人,给尚未从骑兵袭击中恢复过来的敌人以更加沉重的打击。
特别是对上那些打起仗来像一窝蜂似地杂乱无章的步兵,具有严格阵法的马其顿方阵能够轻而易举的击败他们,无论他们的数量占据着多么大的优势。
当年亚历山大大帝正是凭借着马其顿方阵以少胜多,以四万人击败了波斯帝国的二十万大军,击杀了波斯帝国君主大流士三世,灭亡了整个波斯帝国,从而开启了著名的东征之旅。
当然了,没有任何一种阵法是无敌的,马其顿方阵也是有着很明显的缺陷的。
由于布阵的步兵都双手持着五米五的巨大长矛,所以马其顿方阵最怕被敌人持剑突入方阵的内部。
一旦第一阵列的持矛士兵败下阵去,被敌人持剑突入到方阵内部,那么灾难就降临了,那些直面敌人的持矛士兵全都必死无疑。
辅助性的武器匕首正像士兵们手中的长矛长得愚蠢一样,匕首也短得荒谬,几乎不能给马其顿士兵提供任何的安全保护,而持矛士兵本身也无法转过身来抵抗已攻至近身处的敌人。
所以只要被敌人攻入了方阵的内部,那等待他们的就将会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杀戮,就如同他们占据优势屠杀敌人那样。
除此之外,马其顿方阵的侧翼也是一个致命的弱点。
一旦马其顿方阵的侧翼被敌人攻破,由于整个方阵无法灵活转向,那么方阵里面那些持矛士兵的下场要比被从正面突破还要凄惨。
所以那些持盾的轻装步兵和负责远程攻击的辅助兵几乎从来不离方阵的两侧,他们跟随方阵一起移动,时刻拱卫着方阵两侧的安全。
再有就是马其顿方阵对地形的要求比较高,如果战场的地势高低起伏不定,那么马其顿方阵的威力不仅会受到巨大的影响,甚至还可能会因为地形而露出致命的破绽。
所以使用马其顿方阵时,最好是能够将地形选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平原地区。
另外,马其顿方阵的杀伤力虽然看起来极其的恐怖,但方阵其实只是用来击溃敌人的一把攻城锤,真正负责杀伤敌人有生力量的是那些马其顿骑兵,他们才是给敌人放血的那把刀。
在对抗马其顿方阵时,必须要拥有一支能够与马其顿骑兵对抗的力量,否则一旦步兵方阵被马其顿方阵给击溃了,那接下来就要迎接马其顿骑兵的无情收割了。
马其顿方阵一开始出现时还比较的无敌,但当人们将其研究透之后,它的败绩也就随之产生了。
在历史上,罗马人在第二次马其顿战争之中,正是利用了马其顿方阵调头比较缓慢的缺点,绕开了密集的方阵正面,绕到了方阵的侧翼。
当罗马人手持短剑、大盾击败了守护方阵侧翼的轻装步兵之后,手持长达21英尺长矛的士兵又怎么会是用短剑和大盾的罗马人的对手?
这个时候正是一寸短一寸险,挤在一起的马其顿人连长矛都挥舞不开。
而且除了第一排,后排的马其顿士兵并没有重甲和盾牌,于是接下来他们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罗马人将短剑插入了他们的身体中。
当马其顿方阵的无敌神话被罗马人给打破之后,在接下来的岁月里,这个要求极高、优缺点都十分鲜明的方阵就很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了。
曾经也有不少人想要改良马其顿方阵,让其重新焕发往日的雄风。
然而人们在改来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