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不缺“官”,并且还有些“冗”的问题,但却又很缺“官”,缺的平安王、杨熙子无计可施。先头和平安王商量了几句“恩科”,杨熙子便来找邵明杰——对于这位少年英才,杨熙子是很看重的,或许在邵明杰这里,可以得到那么一个解决的方案。
两个人,两杯新茶。
现在邵明杰的新府邸也没个下人,茶水还是小乔动手炮制的。杨熙子喝了一口,赞了一句“好手法”,却绝口不提茶的好坏……因为实在不是什么好茶叶!好茶叶在抄家的时候就抄走了,能够剩下的,也不过是一些陈年老货。
酒是要陈酿才香,茶却是要新的才好。
杨熙子便闲碎的说了一些……
“眼下也无什么人可用,我和王爷商量要开恩科,王爷以为恩科也选不来可用之人,我就想着明杰你这里或许会有一些主意……明杰你可不要藏拙!”
“开恩科,选官吏?”
邵明杰沉吟。
小乔则是觉着有趣,就站在邵明杰的身后听,也不离去。
沉吟了一阵,邵明杰便问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首先要确定一个目的——即我们要选择什么样的人,是要一个学士,还是要一个能处理事务、明辨是非的官吏……饱读诗书,能背书的,我想并不缺……所以,要如何选出来一个事务官呢?”
杨熙子道:“为兄这不是来请教了吗!”
“一个事务官,要具备极强的分析能力,一件事,能够看到根本。所以,恩科的核心,就要从这个根本来。”
“细言之……”
“我送你四个字:因、故、如、则!”
杨熙子一头雾水。
不知这四字有和含义。
邵明杰又问:“熙子兄可知圆周密率?”
杨熙子道:“知。”
邵明杰道:“欲求一圆周密率,则可设其径一,此为如。用其径一,则为因,以圆周为顶点,做内接之四边形、八边形、十六边形,如此往上至于无穷,则愈发近于圆,亦越发近于圆周密率,此为则,其果则为故。至于无穷而见其微而积之,有些复杂,便不去说它。熙子兄可知这四字含义了?”
杨熙子这一下明白了,说:“名辩?”
“似是而非——非是辩,而是证。这就譬如甲、乙、丙三者,甲包含乙,也包含丙,那么问乙、丙之间是何种关系,精细到每个细节去阐述、说明,犹抽丝剥茧一般……”
“证……你的意思,是考题以辩证为主?”
“是,考题以辩证为主。要求行为以因、故、如、则四字起,论述不得有主观之抒发、阐述,一切以可证之证为文本。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选出来的人的确是有这样的思维能力的……至于以后做官如何,熙子兄不是可以办一个培训嘛,亲自去教,不愿意学的,不给文凭。也就是说,考试分明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考逻辑,考完之后,这些合格的,你便去教他们实践,然后依据实践学习的成果核定三甲名次……”
“如考试内容依旧以经书为主,这些东西问题倒是不大……”
“……”
杨熙子起身来在房间内来回踱步。
想通了之后,就匆匆告辞了。
邵明杰的这个主意太妙了——之前杨熙子的想法,是改变考试的内容,让内容更偏重于应用、实践,减少经书经义,这无疑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遭致反对。但邵明杰却并未从内容上下功夫,以前考什么,现在还考什么,只是将以前的诗词策论变得更倾向于“辩证”和“逻辑”。这一种变化,是在背后的,更是一下子对科举做出了一个“规范”——
以后的科举,行文当不出“因”“故”“如”“则”四字,判别的标准,也不再是文采、行文是否雄浑,也同样将是这四个字背后的逻辑关联。
杨熙子心里头像是猫抓一样,忍不住就去打搅了一下平安王……
之后,王府中就传出了一阵大笑声。
……
“你看这个怎么样?”京城的坊市之中一家饰品店中,小乔看中了一款女士的斗笠,斗笠的龙骨用的是竹篾,上面蒙着一层半透明的丝绢,而丝绢上则是秀出来的牡丹,花红叶绿,还有一些浅蓝色的氤氲,大片留白。斗笠的边缘则是垂下了足有三尺长的白纱,圈了一圈。
邵明杰道:“挺好,买了。掌柜的结账……”
小乔将斗笠戴在头上。
“这样额头不会晒黑了吧?你说的那个白加黑太吓人了……”
却是早上的时候,邵明杰说她天天带着面罩,容易把额头晒黑,形成“阴阳脸”。所以,她就赶紧出来逛街,买了一个中意的斗笠。
邵明杰道:“真机智。”
“走了,小屁孩儿你想要什么?”
“我没什么想要的,你还想转哪儿咱们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