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九章 著书立说仙缘至  风采无双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那些“少侠”们的长辈、亲眷、师门是和各地的,经过了春天的一场乡试之后一起过来的。

整个京城也都因此变得热闹、喧嚣起来。而京城治安方面的压力也变得空前巨大,杨熙子更是忙的脚不沾地,连叨扰邵明杰的时间都没有了。邵明杰的日子却很是惬意,研究琢磨、踏青游玩儿,还有美人相伴,当真是神仙一般逍遥。只是临近了考试这几天,外来的人太多,邵明杰也就少出门了。

感慨于独自琢磨,却无一可以商量、参与者,邵明杰便有心写一本书,培育一些“同行者”。

一边写书,也可以一边按照进度,给身边的人讲一讲,试着培养一番。

书名定为《认识、分析与研究原理》。

每日讲上一个时辰,而后便将讲的内容整理成书。

内容上则包含了自然科学、数学、逻辑分析以及经络、内功等内容,由浅显到复杂,提纲挈领,包罗了邵明杰的“一身所学”——而这其中最主要的,便是里面提到的“原理”,是一种研究、探究的方法。一开始的时候,大家还是听得懂的,但涉及到了高深一些的数学知识、自然科学的分析、研究,大家就感觉跟听天书没什么两样了。

只能是感叹自家少爷的“天才”,明明每一个字都听得懂,但是合在一起,却就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这《原理》一书,邵明杰也不定时的和家信一起送给自己的老师柳青,柳青也会在回信中阐述一些自己的看法。

忙的脚不沾地的杨熙子也是“读者”之一。

邵明杰的大作,平安王也看。

但……

太难了。

邵明杰可以说是惜墨如金,整体的行文既不文言也不白话,能一个字写清楚的绝不用两个字。在内容上,逻辑的理念更是贯穿了始终……更多的,则是前面看着很简单,现在已经看不懂了的公式、符号。

但这却是一本值得看、值得研究的书。

科举结束、培训下放后,清闲了一些的杨熙子便登门拜访,将一系列的疑问一股脑的问了出来。

邵明杰一一解答,让杨熙子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

杨熙子感慨,道:“数理浩瀚,世间之一切事物,莫不都在其中。”

邵明杰道:“这里还有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邵明杰便让小乔铺开了纸张,用毛笔在上面写下来一个很奇妙的公式,定下了一个取值范围,一步步计算,最后算出了一个数值……邵明杰笑,说:“熙子兄你看,在这一个范围之内,所有的数加起来竟然不是发散的,而是收敛成了这个数,是不是很不可思议?”

“这……竟如此奇妙……”

“数学之妙,这不过只是其中一隅。熙子兄,我这《认识、分析与研究原理》已是定稿,一共十二卷。这京城中,哪一家的印务实惠,哪一家的质量上乘,还要请教……”

“明杰,你这一书,若不嫌弃,就交由为兄来办吧!”

“那就麻烦熙子兄了!”

……

《认识、分析与研究原理》这么一本名字奇怪的书,就在一个月后堂而皇之的进了书店,且还是平安王亲自做的“序”,由京城中最好的印刷工坊印刷,纸张、油墨也都选了最好的。

书是和经书、经义摆在一起的,平安王在“序”中称:

读此书者,明其一二,便有经世致用之才;明之三四,便是治世之能臣;明之五六,则可为相入省;明之七八,则是天下少有之奇才……

这一本书,平安王自己就明了“三四”,杨熙子则明了“五六”——所以“序”的说法并不夸张。

这世上能够完全明白其中内容的,大概也只有邵明杰一人了。

又过了一年。

邵明杰已是十一岁。

才应酬完年节的迎来送往,清闲下没几日,邵明杰就收到了一封家书。信是邵竟写的,一手漂亮的蝇头小楷铺满了纸面,一种舔犊之情更是跃然扑面……邵竟在信中提到了邵明杰的“堂姐”,说——

伊自小便亲你,多年在“太虚”学艺,这次好容易回来。故希望他也能回溵川来和堂姐见一见。

邵明杰的“堂姐”有许多,但在“太虚”学艺多年的,却只有一个。这位堂姐是邵竟之庶兄的女儿,据说是叫“邵艳柔”,小时倒是很亲他的……这也是邵明杰在“失忘”之后,家人给他讲家里的关系的时候,特意提到的。这位“堂姐”学艺的地方可不一般,乃是神仙中人汇聚之地。

这一封看似寻常的家信,实却有着另外的一层意思:

仙缘。

为防意外被人拆信看了内容,邵竟大篇幅的只说家事,用一种只有邵明杰,只有“亲儿子”才能看懂的方式,透露出了要邵明杰赶紧回家、见堂姐的意思。邵明杰琢磨良久……这一次回去,京城这里怕就要丢掉了,也不必留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