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六章进学堂读书不是一件容易事【四】  大明祥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六章进学堂读书不是一件容易事【四】

解淳尝试着自己出题目,等自己琢磨着写作完后,与脑海中的八股名篇一比较,唉,自己都看不下去此等臭文章,如此修修改改几遍后,不知不觉间就到了午饭时分,张母果然买了不少豚肉,她把大多数豚肉都夹到解淳碗中,解淳看到那肥肥腻腻的猪肉,根本没有食欲不想吃,但想到刘习老夫子初次见面时的情况,就硬着头皮大口大口的吃起来。

一旁的张诚大声叫着‘母亲偏心’,手中的筷子却不去夹肉片,只是捡些蔬菜吃,解淳看了大受感动,心中暗自寻思着,如何给张诚母子谋求一份挣钱的产业,他突然想起后世满大街的小吃摊铺,顿时眼前一亮,从哪么多的小吃中,挑选出任意一种,也能挣够吃穿零花,但行商在明朝属于贱籍,卖小吃也不知道如何分类?

解淳犹豫一阵后,就开口询问张诚:‘‘表哥,人们都说行商属于贱籍,街头卖小吃的属于贱籍吗?’’

张诚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压低声音训斥道:‘‘子厚,你可不要在外人面前胡说,卖小吃如何属于贱籍,贱役指倡、优、皂、隶,娼是指妓者,你年纪幼小长大后就会知道;优是指戏子,也就是唱戏说书等职业;皂是指县衙内的衙役;隶是指在衙门的马夫伙夫更夫等,再就是仆人佣人等卖身者。行商者虽然排在士农工商之末,但仍可参加科举考试,以前洪武太祖时期,规定商人不准穿绸缎锦衣,现在你看商人那个不是身穿锦衣缎靴?’’

解淳点点头表示懂了,他看看张母的脸色,小心翼翼地问道:‘‘我在街上看到有卖碗坨儿的小吃,尝了尝味道不是太好吃,姑姑如今身体日益见好,我想做一份碗坨儿,让姑姑尝一尝,是不是比外面的好吃?若是好吃的话,姑姑在外面卖碗坨儿,岂不又增加一份收入?’’

他又停顿一下,小心追问道:‘‘我年幼不知世间规矩,若实在不行,姑姑和表哥不要怪罪于我。’’

张母奇怪的望了他一眼:‘‘淳儿年幼无知,不知世间规则,你有此秘方须保密保管,等以后见到你的父母,交予他们手中用作传家之宝。你我虽份属姑侄,姑姑却不能贪你的秘方。’’

解淳再三解释,张氏母子执意不听他的劝说,三人争执到最后,张诚大为恼火:‘‘淳弟年幼不懂规矩,我母子二人又怎能窥测你的秘方?若淳弟再坚持不听我的劝告,诚只能把你送回乡下舅父舅母处,你还小不知道做人的规矩,秦典吏身为官吏,还破例叫我一声贤侄,就是我以诚待人换来的荣誉,淳弟若执意如此,就是败坏我张诚的名誉,诚只好翻脸把你送回去。’’

解淳见张诚发怒,知道触犯了他的忌讳,就开口再三道歉,张诚才止住怒火,微笑着安慰解淳:‘‘淳弟年纪尚幼,虽然生性聪颖,但不知道世间险恶,以后我一定会多多与你解说。若你以后再有此等秘方,可不要与人随便乱说,小心有小人从中使坏,暗中谋取你的秘方,这种事情常有发生,甚至出现过人命官司,淳弟不可不防。’’

解淳此时猛然大吃一惊,自己来自后世平安社会,重生以后遇到的都是好人,张诚母子、刘易刘掌柜、秦典吏等,却忘记了世道险恶;即使后世有保护商标条例,还时常出现‘山寨’和‘假冒’事件,更何况现在大明朝是以人治国,哪里有那么多公平公正在?自己以后要多加警惕戒备才是。

解淳不再坚持己见,就迂回改变思路劝说张氏母子:‘‘既然表兄执意不同意淳的建议,那这样好不好,姑姑出面卖碗坨儿,我只是提供出酱料秘方,若有所盈利,我占二成姑姑占八成,以后我再把秘方告诉父母,他们在我家附近集镇上,再开一家碗坨儿店如何?’’

张氏母子仍在拒绝,神情间却没有刚才那么激烈,最后解淳只好大叫道:‘‘表哥要不我俩立一个契约,将这些一一写明,以后有人若要质问表哥,兄长可凭此契约保持清白。’’

张诚见解淳如此说话,只好不再坚持,这时的大明朝人和人之间,除非互相不认识或互相不相信,才请人到衙门立契约,用来约束两人之间的诚信,若因为这件小事小非去立契约,还不让人笑话死他们表兄弟二人。

仔细想一想解淳这个建议也有道理,两方都有所收益,又不在一处经营,也就避免了竞争,张诚就点头答应下来,解淳这才长出一口气,这大明古代人真固执,一碗坨儿小买卖至于如此争执吗?

解淳用荞麦仁加水渗透碾压,渐渐加水掺成糊状,过滤后去掉渣泽,稠度以挂勺为宜,然后将粉糊盛碗入笼,旺火蒸熟后晾凉,再从碗中脱出成坨儿,碗坨儿的颜色浅灰色,用刀切成斜柳片状,等待用酱料拌匀即可食用。

看着解淳娴熟的动作,张诚惊讶地问道:‘‘淳弟你以前做过碗坨儿,怎么这样熟练娴熟?’’

解淳哈哈大笑:‘’表兄你忘记了,前几天不是你带我在街上刚吃过,我一看就记住制作过程,这又不是什么难学的技艺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