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章乡村喜事(三)  大明祥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经陪伴张诚去湖广上任去了。

婆媳俩真是后悔至极,当初不该让张诚参加贡举,如今不知道应该如何解决此事,张诚的妻子整天暗自哭泣,张母也不知道怎样宽慰儿媳。

解俭和众亲友都不知平妻的事情,自然也无法宽解二人的心结,只好安慰她们几句,便闷闷不乐返回家中,当解俭禀报于王氏后,王氏倒增添一桩心事,不停地追问二儿子:“是不是你爹也在京城纳小妾啦?乐不思蜀,不愿意回来?”

解俭对此坚决持反对意见:“母亲多虑了,您想以兄长的性情,能容忍父亲纳妾吗?您放一百个心,父亲一定会和兄长一块回来。”王氏才闭口不再烦忧。

程泯夫妇对解俭十分上心,不停的考问解俭的字识,旁敲侧击询问他的爱好和习惯,对解俭的制艺文章中不足之处,提出他们的见解及辅导,解俭对二人的学识十分敬佩,三个人交谈得十分融洽。

次日张诚的母亲解氏回访,杨氏与她交谈中,得知解张两家的深厚交情,便特意与解氏结交,对张诚娶平妻一事,细致的一一与解氏讲解,张母才知道儿媳作为正妻的地位和身份,回到家中与儿媳解说清楚,一家人又恢复原有的平和快乐。

张母极其感激杨氏,便经常来解家与杨氏交往聊天,二人逐渐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几天后,陕西布政使携治下属官来到解家庄,程泯和王成及府县教谕,解俭和刘习及李嵩等人,在村口迎接,村子里前天便开始打扫街道,洒水抑尘,收拾的干干净净。

等警卫的士兵和肃静避道等官牌过后,布政使从车轿中走出来,旁边站立着他的下属,但大多是青袍官员,由于路途遥远,只带着几位推官和佥事前来。

解家庄的村民们,虽然这些年有点儿见识,也见过钦差和知府大人等官员,但看到如此排场和官职如此大的官员,一个个吓得噤若寒蝉,双膝跪在地上,一时半会竟然爬不起来。

程泯和王成是府县主官,首先向前与布政使见礼后,又介绍众人见礼,解福老爷子作为解家年纪最长者,便要行大礼拜见。

被布政使手疾眼怏一把托起:“解老太公不必多礼,几位祥瑞伯的长辈师长们也请起,本官虽然承蒙圣上厚爱,赐予巡狩一方,也不能承受众位的大礼拜见。这次解伯爵五元及第,成为陕西布政使司第一位殿试状元,实在是科举第一人,是大明朝廷的旷世之才。本官蒙圣上授意,特来宣读封赐状元的旨意,也是缘份所至,本官深感三生有幸。”

明朝自开国至弘治年间,已是科举排名鼎盛时期,在之前还有举人和监生,能一路升迁做到正四品知府,象前延安知府王松便是此类。

现在逐渐变得不可能,翰林出身的官员比普通进士高贵,普通进士又看不起举人等出仕官员,更不用说吏升官的浑出身。

而非翰林出身的官员不能入内阁,已渐成定局,解淳虽是翰林修撰,从六品官员,但却是京官,又是最清贵的翰林修撰,年仅十九岁,且被封为祥瑞伯爵,将来大有入内阁的可能。

而布政使虽是从二品官职,平调入京都有时还不如六部侍郎,他又以年纪苍老,在仕途没有多大的发展,为了将来的打算,或者为后代子孙们谋化,布政使也不会为难解家满门。

再说皇上亲口御封解福及儿子们,都是正八品的散职,解淳的母亲王氏又是正五品诰命夫人,本来就不必行大礼拜见,只是他们大多是农人出身,不慬得官场礼节,才依照以前的惯例要行大礼。

布政使如何敢受此大礼,若传扬到京城御使耳中,那些清贵官员若不象疯狗一样,弹劾陕西布政使才怪呢,是以布政使才如此折节示好,也就不足为奇。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