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把信送给李善兰
秦大娘子和大丫头性格差异很大;大丫头是个很文静内敛的性格,除掉伺候杨孟晗外,她几乎不想其他事,有空暇了,练练舞看看书,有书万事足的样子;正因为能沉得下来,所以,她的艺术领悟能力就很好。嗯,做学问、搞艺术,道理是相同的,厚积而薄发。
秦大娘子呢,读书就没耐心;做人却很灵透,做事也面面俱到,细节考虑得很周到,这一点和汪百衡倒很像。因为隔壁临时租的院子小了点,也没有专门的书房,来客人不方便。
秦大娘子就特意把秦园书房弄得很温馨很舒适,还很有书卷气,专门给杨孟晗先用着;所以,秦园书房成了杨孟晗出了营地后,呆的最多的地方,成了杨孟晗非正式的接待室。搞得隔壁租的房子,给杨孟晗准备的房间,几乎只是个睡觉的地方。
秦大娘子多多少少还有点喜欢出风头,不像馨馨,馨馨基本上在自己小院子里不太出来;嗯,馨馨现在有两个院子,杨孟晗回来了如果待在秦园,她就在秦园秦妈妈专门给的小院子里候着;其他时间就在隔壁租的房子的院子里。小梅子也跟着她来回跑,没人时还跑到书房来跟杨孟晗腻歪一会。
秦大娘子只要来人了,总是像个女主人一般,借着支使下人端茶倒水什么的,找机会露个脸,跟人混个脸熟;要是碰到熟悉的,更像当家大妇似的施礼寒暄,安排接待;嗯,这是她家,当家大妇该是她的;不过老往书房晃悠就多余了,画蛇添足了,谁家男主人的书房都是不让女人进的。
这一点倒不像这个时代的女性,嗯,也有点不符合儒家女戒的规矩;搁其他大户人家,是要被拖到祠堂,吃家法打屁屁的。
开始几次,还小心翼翼的,后来看杨孟晗没放心上,不介意;就越来越大方。碰到陈昊之他们这些亲戚们来,也不拿自己当外人,甚至坐下来陪着,听大家聊些天南海北的逸闻。倒不乱插嘴,好像就是不愿意一个人在房里闷着。
什么都要从零起步,筚路蓝缕,细想起来让人头大得很。目前部队规模小,可以花钱买。长期肯定不行,但建立军工体系,首先要有人才队伍。
这个时代的现实情况就是这么残酷,这么让人无语。要说读书人还是有很多的,可是,他们就会四书五经、会写八股文,有才气的写个诗填个词什么的,也不在话下。但让他们接触现代西方科技,基本就全抓瞎了;而且,还自大得很,认为那是蛮夷奇技淫巧之流的微末之技,我等不屑为也。
杨孟晗越来越觉得,教育先行已经刻不容缓,建立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即使见效慢,从长远角度出发,有人才队伍基础,才能走得稳当,才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再困难也要把现代科学教育付诸实施。
杨孟晗正在办公室纠结着呢,袁祖志、方子詹进来了。
袁祖志:怎么了,幼鸣?
杨孟晗:心疼银子呐,什么都买买买,什么时候自己能造就好了。
方子詹:幼鸣,武器自造,谈何容易呀,没人懂呀!
杨孟晗:现在没人懂,也就算了;十年后、二十年后,还没人懂,说不过去吧?
方子詹:幼鸣,你的意思是办专门的学校?可是现在读书人都奔着科举去了,招生不好办吧?
杨孟晗:那就免费招穷苦人家的孩子,总有人愿意来的。子詹兄,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学校必须办。实际上我现在只是纠结这学校怎么办、谁来办?
方子詹、袁翔甫两人面面相觑,这事,他们真不懂。
晚上,坐在秦园书房,与方子詹、袁翔甫、何卓人几个人,开了一个碰头会,对最近的工作进展情况作了一个梳理。
方子詹做事还是有板有眼的,后勤部的动作,要比杨孟晗想象的要快些。方子詹拿出了军服军鞋的样式,跟大家解释道:考虑到布料的限制,在下的意见是,仿制英国印度殖民地军队的式样;至于军服制作,我们考虑,样式确定后,从英资怡和洋行采购布料,分发给随军家属和附近村民,各家各户,按样版加工。军鞋,因国内尚没有鞋厂,只能外购,春秋鞋直接采购怡和洋行提供的浅帮胶底帆布鞋(和著名的解放鞋类似),冬鞋采购旗昌洋行提供的美军高帮军靴。
杨孟晗看看大家,发现大家也没有更好的替代办法,就点头认可了。
袁翔甫说:训练中,大家反映,大辫子,又害事又不好打理,影响个人卫生,是内务管理扣分最多的。
方子詹插话说:那个传教士医生也说,尤其在野战是,战场环境更恶劣,大辫子太长太脏,非常不利于战场急救。
杨孟晗也非常无语把一根辫子跟国运绑在一起的这一条我大清神法律。但现在也没办法,想想说:你们看这样行不行,(模仿后来的北洋军),统一把辫子削短,在脑后窝成一个小揪揪。
方子詹调侃道:幼鸣老弟捣糨糊水平见涨,快赶上吴道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