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镇江之战
杨孟晗是第四天领军到达镇江运河之西的,也没有渡过大运河,就在西边云台山立营。
杨孟晗没有按照老父亲的意思,第二天一早拔营,而是一直等到第二天傍晚时分,才从城中撤出;也没有走远,仍然在幕府山扎营。
老父亲白天只带走了重新整编的两营一共千把人的绿营、练勇。除巡防旅之外,江宁城一万五六千守军,就剩下这点人了。
太平军也没有出城攻击,只是控制了城门;自昨天下午起,逃出来的人已经很少;到第二天半下午时,满城的喊杀声,已经停止了;满城也只是多坚持了不到一天而已。
刚刚扎营安顿好不久,老父亲就从焦山坐船过来了。
老父亲进来时,脸上有恼怒之色,显然,他上午和镇江副都统文艺的见面,闹得很不愉快。
老父亲:文艺那个老匹夫,竟然不让我们进镇江城;还说,下面的镇江之战,要听他指挥,让我给他打下手;还威胁说,我等是弃城逃跑,要上折子参我杨家。
看来,这个命运之轮,真的不好绕过去;不过,现在还好,不像另一个时空,老父亲手中只有一营府标,另外只有吴道台请来的几个葡萄牙雇佣兵,和总兵叶常春两千人不到的水师。副都统文艺手里驻防八旗兵加上山东援军,也就两千多。
互相不买账,互相不配合;顶不住罗大纲、吴如孝好几万的太平军,也算正常。
嗯,这副都统文艺恐怕也是在小小镇江城作威作福、称王称霸搞习惯,竟然想到让一省巡抚,做他的帮手;你这厮也敢想,脑洞还不小。
我大清,文官职能是包括武事的,这一点上,和武官分得不是很清楚;虽然巡抚指挥不动驻防八旗,全省的绿营、团练,都是听巡抚的;就是一品的绿营总兵,也要听四品道台的;理论上讲,老父亲手下的兵,比他副都统文艺不知道要多多少倍,实际掌握的权利也大好多;镇江副都统的额定名额,平时才1500人上下,现在多出七八百人,还是从山东抽调过来协防的,战后要归队、要还回去的。
以为自己是正二品,就敢胡吹大气,呵呵......
打巷战,有些顾虑;打野战,根本无所谓。镇江城,本身就没想进;至于上本告状,告去吧,有找回来的时候。
杨孟晗:父亲,在江宁城里打仗,打着打着,容易变成胶着的肉搏战;所以,我没有很拼命去打,就这一点本钱,耗不起。但到了镇江,就不一样了,孩儿就像在这云台山之西,好好和太平军见一仗。
老父亲:晗儿可有把握?
杨孟晗:我已经让参谋部做计划、看地形,应该问题不大。
老父亲:太平军什么时候会过来?
杨孟晗:他们现在胆子大得很,应该就这几天。
老父亲:我那两营兵,交给你吧。
杨孟晗想想:可以,打仗用不上他们,后面打扫战场用得到;嗯,让那个惠征道台大人也过来沾点功劳,有好处没坏处。
镇江周边的山峰,很多有这个特点,都不是很高,山势却很陡峭;云台山说大也不大,但比名气大到天上去的那个什么北固山、金山乃至焦山,还是要大不少的;至少是肉包子与小笼包子的差距。
杨孟晗还抽空在山上转了转,也没想到要去拜访那个什么劳什子副都统文艺;你越是牛皮嚯嚯的,俺越不把你当根葱。至于文艺大副都统在不在镇江城里生闷气,或在大发雷霆之怒,然后天天写折子当事妈,你且忙乎去吧。杨孟晗都懒得理,有那闲工夫,还不如在云台寺喝杯清茶,听老方丈打打机锋呐。
甚至在作战计划下达后,还让江宁营封锁了西津渡;嗯,还怕那衰人过来抢功劳呐。
三日后,侦察排送回来情报,太平军出发了,算是三路进军,中间是水路,沿着长江两岸,陆路各有一只军队,北路杀向扬州,南路奔镇江而来;南路军大约四五万人,应该是罗大纲、吴如孝、苏三娘部。
按照作战计划,在云台山以西,主力步兵三营,筑了三个营垒,炮台在半山坡上,摆出一副防守的架势。
太平军现在多少知道一点,这支洋枪兵虽然人少,可不好对付;听说能征惯战的北王,在他们手里,甫一交手,就吃了大亏。嗯,伦家可能是红毛大仙老祖老大家的,跟红毛大仙的关系,比俺们这些老二家的还硬棒些;不一定搞得赢的,被揍了还白挨揍;就是官司打到天堂,打到红毛大仙跟前,也不一定讨到理的。
陆路太平军将领还算谨慎,没有大摇大摆地直接冲上来,而是磨磨蹭蹭地在七八里之外扎营。几万人摆出来,真还是蛮吓人的,乌泱泱的,西边天边一线,满世界都是了。
文艺那家伙就是不地道,派几个探马,从南面绕过来;远远瞭几眼,就打马飞也似的跑了;镇江城城门关得更严实了,老百姓出城打柴火都不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