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二百二十六、要盟不信  潮声月影谁与归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六章、要盟不信

麦莲的到来,提醒了杨孟晗,我大清在外交上,从道光时代就开始捣的浆糊;现在,快捣不下去了。辉格党包令,没事都要惹点事出来,何况眼面前,有这么一个现成的、摆得上桌面的理由。

杨家兄弟俩在粮食上,只是放了点话风,实际上进口粮食的数量,根本没有减少。可是,连兄弟俩也没想到,会引起了这么大的恐慌。

风声刚起,沪上的精米零售价,噌地一下子,第一次涨到两块夏洋(约一两五钱白银)一担,周围地区的粮价,也应声而涨;恐慌的情绪,还在进一步扩散;今年春天雨水又偏少,收成就没什么大指望,现在听说那个什么劳什子新巡抚,还要让交现粮;老百姓不着急才怪,民以食为天啊。

反应最激烈的,是对外来粮食依赖度很大的北方京津市场;粮价涨了好几成不说,商家还不愿意卖了;只有相熟的老客户上门了,才从门后面悄悄卖一点;都说,要是海路一断,自家还要靠这点粮食救命备荒呐;放眼国内,那还有地方能买到粮食。

乡间的很多秀才、士绅,已经开始骂人了;更有性情耿直的,开始不断地投稿申报,指名道姓地大骂巡抚何丛山,说这厮不当人子,要拿江苏人的鲜血,染红自己的顶子了。

报上开始有人骂娘了,所有人更相信,这传言是真的了!

妹的,这巡抚哪来的呀?咋这么吃人饭不干人事呢?嗯,巡抚出门,轿夫都请不到,就不奇怪了。

更有好事者,开始在报上,扒这个巡抚的黑历史;是不是真的,也没人考证;只要登出来了,别人听着就信了;嗨!报纸上都说了,那还有假?

去年陆立夫、杨安卿在江宁跟长毛拼命时,这仁兄却在后面上奏本大骂督抚胆小无能;还因为骂人骂的好,升官发财了。

这件事被扒出来了,连何丛山赖都赖不了;让所有人都认为,这个什么鸟巡抚,人品大大地有问题了。

对头,杨家父子出海买粮,就是不肯祸害老百姓呐;荒年了,朝庭不肯减免,杨家多买点给老百姓充数补窟窿;这你也弹劾?你还是不是人啊?

申报把一些敏感问题,揣口袋不说;净拿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事,在报纸上一件一件地往外抖露;每抖搂一件,就是骂声一片。

嗯,顺带着,申报还好卖了;为民请命,仗义执言,好有公信力的民间喉舌啊!

嗯,好多事情,跟万岁跟前说,可能是十分在理;即使不在理,只要说到万岁爷心坎坎里,那至少是“合情”滴!

可报纸一捅开,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老百姓可不管你大清江山晃荡不晃荡,半荒年,从俺嘴里抢粮食,那会是好人,怎么可能是清官?不是大大的奸臣才出鬼了!

朝庭利益和百姓福祉,在我大清,本来就是两股道上的车嘛!

申报实际上影响力很大,连四九城一些好奇心重的人,也有半公开订阅这份报纸的。四九城老少爷们,慢慢也全知道了,自己吃不上精米白面,是何丛山这家伙给惹出来的。粮价飞涨,也是这老兄惹出来的。大家也气不打一处来,已经有人开始私下在说,杀何丛山以谢天下这种话了。

老父亲作为一个传统儒生,实际上也是习惯于围着皇上的心思、喜好、喜怒哀乐转的;所以,这一次遭遇,让让他从心底里,感觉到很无力、很无助。

起初,老父亲并未在意两个儿子的举动,只是抱着有枣没枣打两杆,打不着枣子,也恶心他何丛山两下的心思;顺手应一棋,试试看而已。

没想到,效果会这么好;不管怎么讲,何丛山在江苏是臭大街了;为着揣摩上意、讨好皇上,站到了所有人利益的对立面;报纸一开骂,首先把何丛山从道德制高点,给一脚踹下来了。

摆到台面上讲,儒生当官,不体恤百姓,也是说不过去的;同僚之间,也会斜眼看你。

嗯,这里面还有一个古怪逻辑;实际上所有的大臣,都是天天哈大皇上混吃喝的;就看谁马屁功夫深,拍出水平、拍出境界,拍别人之不能拍;最好是不露痕迹,羚羊挂角,却能时时刻刻,挠着大万岁的痒痒肉;嗯,自然就简在帝心,好处大大的有!

一线的亲民官,还可以是十几业绩来说话;可朝中清贵官儿怎么办?

很多清流们,就整天琢磨着,如何花样翻新了;别人肉麻吹捧,你比他还肉麻?

那也太俗了!

于是乎,清流们往往把自己装扮成直臣、诤臣、孤臣,花头不少;也包括开嘴炮,开嘴炮就是忧国忧民嘛!就是为国为民鼓与呼嘛!就是那个什么“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嘛!

说穿了,都是各种买好而已,最终都是为了拨动万岁老倌儿心底那根心弦。当然,如果卖得好,不但可以升官发财,还落个青史留名,两不耽误。

自然而然,列朝列代,戏码虽然花样不断翻新;但噱头、包袱就那么多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