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二百七十四、李二先生沪上行  潮声月影谁与归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准备从以前搞团练立功,被保举官身的人员中遴选培养。

但考虑被保举的人,各方面素质参差不齐的;这个军官培训班,也是宽进严出;符合条件的,都接到通知报名来学习。嗯,陆军军事指挥学院常务副院长,克洛德.夏尔,在开学典礼上,可明确地说了,想拿到毕业文凭、获得正式的卫国军军衔,可是不容易,必须付出相应的汗水和努力。

潘鼎新潘琴轩这个班,一水是原来回乡搞团练,并立下功劳的;李鸿章在里面,还有不少老熟人;嗯,还有好几个,原来就是他李家团练的,包括他三弟李鹤章、五弟李凤章。

李鸿章参加学习的这个班,跟这些团练保举的,是不一样的;是陆军学院正常的每年招生班,入伍的要求很高。不过,这对于绿林翰林来说,这都不是问题;无论是体能测试,还是文化考试,都不是问题;嗯,他都轻松过关了;嗯,这也让李二先生,对自己更有信心了。

一开始,李鸿章没搞懂为什么卫国军要这么多规矩,这么多条条框框;但他毕竟是聪明人,过一阵子,就全明白了,这样做的好处;尤其是内务条例,他关注的最多;下一步他要带后勤支队,里面还有一个满编的营级野战医院,是整编师的标准配置。

对这个内务条例,他就特别留心;很快就搞明白了,这样做,行军打仗过程中,就不容易得传染病。嗯,老行伍们都知道,大军疫病、水土不服,造成的人员损失,向来都比战场直接阵亡,还要多的。

后勤就是战斗力,一进卫国军后勤部办公室大堂里,这个醒目的宣传标语,说得太有道理了。

李鸿章是带过兵的,也读过《纪效全书》,人称绿林翰林,怎么都算知兵的吧。可是等到自己把卫国军的所有操典、条例、战术科目,都粗粗学习一遍之后;他明白了一个道理。

这样练出来的部队,加上先进的武器,充足的后勤,及时的情报。根本不需要太高明的长官。嗯,只要按照参谋部的指令来,不要胡乱瞎指挥,都能打胜仗。

这多少觉得自己满腹经纶、惊才艳艳的李鸿章,有点傻眼了。

这自己进了卫国军,自己好像没有机会,发挥自己独特才干的地方呀?有点英雄无用武之地啊!

关键是,杨孟晗以及卫国军的全体军官的战术思想、思维方式、组织形式,都是他以前没见识过的。

卫国军打仗,就想一家精密计算好的机器,有板有眼,不紧不慢;实际效率非常高。

李鸿章有时,晚自习前,会跟几个原来搞团练时相熟的几个老乡,还有自己两个弟弟,在陆军学院的操场上散步,边溜达边聊天。

李鸿章:琴轩,这学习一段时间后,你是什么感觉?

潘鼎新:渐甫兄,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觉得自己像个啥也不懂、乡下来的土包子;嘿嘿,在上海滩转几圈,觉得什么都头一回见,更是个乡下来的土包子。也知道了,为什么太平军一碰到卫国军,没有丝毫还手之力。

李鸿章:琴轩,你读过凌瑞臻公的大作吧?

潘鼎新:当然拜读过,现在没读过瑞臻公的文章,还能算是读书人吗?哈哈!这江东学派,果然和其他人不一样;“通五经、贯六艺”,全是实实在在的学问。江东七小郎君,原来只知道杨幼鸣、方氏兄弟、翁叔平几个。进了军事学院之后,才知道凌幼樵、陈子恒、何卓人,声名不显的这几位;论起真本事,比方家兄弟、翁叔平,恐怕只大不小;嗯,军事大学里很多教材,都是他们几位的手笔。嗯,渐甫兄,这卫国军新军事学,比我们研习的《纪效全书》,好像还要......

李鸿章:以前,老是听师长们谆谆教诲,皆言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则天下太平矣;岳武穆这句话,口口传颂了千余年;嗯,说到里,都是拿道德、品德说事。进了卫国军,虽然也有家国天下的爱国教育;但更多的是,逻辑严密的各种条例。全是实实在在的真东西,没人跟你虚头巴脑地讲情怀!

潘鼎新:嗯,我听他们说,卫国军式鼓励大家动脑子的;只要谁能挑出条例不合理的地方,是会有奖励积分的;积分多了,直接可以升衔升官的。

李鸿章:这是在鼓励大家,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蒙擦擦不懂的,没找到窍门的,是挑不出错的。

潘鼎新:渐甫兄,还要恭喜你呐,一上来就是上校;听他们说,到目前为止,你还是最高的入职军衔呐;是开了特例的,别人都是从少尉做起的。嗯,渐甫兄,你再升一升,就是将军了,可就算个人物了,卫国军的将军好稀罕的呐......

李鸿章笑笑:没那么容易的,琴轩老弟,呵呵。听说,咱们卫国军,将军兵权可大得很;一个从四品的准将,手里日常的兵权,就顶得上江南、江北两大营的钦差大臣了。

潘鼎新:也是吭,要是朝庭自己建济南大营粮台,这粮台总办,怎么着也得是个三品官,来个二品官都不意外。嗯,渐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