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三百六十一、中秋明月夜  潮声月影谁与归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一章、中秋明月夜

江南的蝗灾,在秋凉之后,也许是季节变化的因素,慢慢变得轻微一些;也许是老一茬蝗虫过去了,新一茬蝗虫还没起来;不管怎么讲,至少从表面上看,外面的蝗虫少了。

两江总督杨安卿,三令五申地交待各处地方官,所有在家的百姓,只要能动的,无论男女老少,全体出动,灭蝗抗灾。

由于蝗灾有迁移性和周期性,在各个环节,多方努力;人类对蝗灾,也不是说,就是毫无还手之力的。一个人当然力量是有限的,面对灾情,根本无能为力;但是,官府动用全民的群体力量,还是有明显效果的。中原那边,暂时是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手也伸不了那么长;但是,两江地区,大家一起努力,争取把蝗灾隔挡在淮河以北;尤其是在明年,两江的雨水可能转为正常之后,努力一下,控制一下灾害的程度,还是有很大可能的。

等蝗灾的灾情,貌似得到控制之后,老父亲心情,才稍微好点;嗯,情况再坏,也就这样了;反正今年,两江的老百姓,肯定是白忙乎一场,白辛苦一年。老天爷不给饭吃,也是没有办法的,烧香磕头也不顶事的。

中秋前三天,老父亲和舅舅就一起回来了;一是回来检查、督促一下,救灾粮食的采购、储存、转运等事宜的落实情况;二是,顺道衔接一下,江西秋季作战的相关事宜。

嗯,作为两江总督的老父亲,光复江西之战,他也是需要露面的;最起码,要在外人跟前,做做样子;至少要假模假式地,领着一般人,坐镇九江;嗯,摇着羽毛扇,把握把握全局,还是必须的。

至于舅舅,那是要跟着大军,一路善后,一路要跟到底的;至少,要一路跟到南昌汕。

江西战场,现在了解下来,因为太平军盘踞日久,多多少少,他们的根子是一定程度上扎下去了;捞浮萍总是最简单的,连根拔起,哪怕就是个拔萝卜,也是费劲很多的;况且,很多时候,茎连茎、蔓连蔓的,难度肯定不是可以同日而语的。

由于无法判断,石达开各部,在双方接战后,他们的应对方略和行军路线;所以,今年秋季的江西作战,在时间上与节奏上,都不好设定得很死的;只能是参谋部根据战场形势推断,做了几套预案;到时,也是见招拆招了。需要在战场上,根据态势变化,不断地随之变动调整。

大舅哥方子箴,在端午的时候,跟自己说过的,那些个话里话外的意思;至少,眼面前,还不方便正式摆上卫国军的议事日程,给出时间表。而且,江西即使拿下后,后续的清乡、救灾,恢复社会秩序等等诸般事宜,要远比安徽、浙江两地,啰嗦许多,难搞许多的,花费的时间肯定会更长。所以,按估计,大舅哥的事,今年再使劲,都有些不赶趟。

光复一块,就要安定一块;总不能狗熊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那不成了跟长毛一样事的流寇作风了汕。

而且,杨孟晗的用兵风格,本来就偏保守一些;就不是,动不动就侵略如火,动不动就顾头不顾腚地发起猪突攻击的。

剿匪剿匪,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的,一点一点地把事情做好;一味地穷追猛打,很多时候,会是反效果;稳步有序的挤压,实际最终效果,反而是又快又好,不留后患的,综合效率最高的。

舅舅回来了,杨孟晗肯定要登门看望一下的;晚上,陪着老婆孩子散完步后,杨孟晗就顺腿,拐进了陈府大门。

嗯,舅舅对这个嫡长房孙子,可是喜欢得紧;一回来,几乎是抱着不撒手的。就是杨孟晗进了书房,因为没有外人,舅舅还是把快要满两周的小孙子,抱在怀里,眼里满满的是祖辈的慈爱。嗯,按一般大家族的规矩,非成年男性,是不允许进家主的书房的;就是陈子恒以前进父亲书房,也是缩手缩脚的;他儿子的待遇,可比他混得强太多了。

也许,对儿孙的舔犊之情,陈子恒这熊孩子,这辈子就没给什么机会,让舅舅好好表达表达;所以,现在,舅舅全攒下来,释放在孙子身上了。

进门前,也不好空手;临时急捡的,又不知道拿什么好;杨孟晗就顺手给翁小妹她儿子,带了几个小玩具;好嘛,现在都不用送到后宅了;小仔子看到新玩具,还挺开心的。不过,翁家教育孩子,还是有一套的;孩子很乖,也很有礼貌;脆生生地,很乖、很懂事地,叫一声表叔好之后,就自己玩自己的了,也不吵人,也不捣蛋。嗯,比自家小五宝子的规矩教养,还要强些。

润森舅舅:嗯,孟晗,江西秋后作战,日子定下来没有?

杨孟晗:大致还是节后就动手,等过完节,我就先跟你们一起去江宁;然后,一两天之后,我就带着指挥部去池州。嗯,方子詹部长,都没能在家里过中秋呐;前几天作战会议结束后,就和子恒一起,先去池州了,着手筹建前线粮台大营去了。当然,作战正式开始后,前线总粮台,是要前移到湖口县的。节后,所有预备参战各部,都会分头开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