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州,许县。
十月的豫州大地正值丰收的季节,许县周围的数十万亩平原上,金黄的麦子刚刚入仓,许县的仓库都已经堆得满满当当。
上一年豫州遭遇蝗灾,大部分百姓颗粒无收,曹操治下租出去的田地也同样没有收回佃租,曹操与荀彧等谋士商议后,决定实行屯田,将周边无主的田地全部收归共有,招募流民屯田,让各地的军队组织管理。
在制定了一系列可行的管理方式后,田地的正常生产有了保障,曹操终于在第二年尝到了甜头,所收获的麦子一下子就将去年亏空的粮食补充了回来。
曹操领兵前往洛阳,大本营则是交给荀彧管理,荀彧也不负所托,将兖州豫州之地治理得顺顺当当,加上今年粮食大丰收,暂时解决了曹操军队的后勤补给,按理说荀彧应该志得意满。
然而许县曹营议事厅中的荀彧,却紧皱着眉头,来回踱着步子,手中握着一张大汉周报,不停的翻来覆去的看。
“主公人在洛阳,却听任吴双为所欲为,岂不知,再这样下去,就要坏了大事啊。”荀彧低头沉吟道,“主公或许还没发现吴双意图,不行,我得适当警醒主公才是。”
当下,荀彧主意已定,便唤来李典道,“曼成将军,你率本部三千人马,火速赶往洛阳,将三千人马藏于城外后,将此锦囊交给主公,之后的事,听主公吩咐便是。”
曹操不在,众将对荀彧还是颇为信服,当即领命去了。
洛阳,孟津港。
吴双的第二期报纸已经在排稿之中,这一次则不再全部是宣扬天子了,而是分为了几大版块。
一块是时政消息,内容依然是天子在洛阳新出台了政策之类。
一块则是军事动态,分析了中原各军阀目前的态势。
还有一块则是文学版块,这次内容则是蔡琰新写的一片赋。
最后一块。吴双则设置成了广告版块,这次只发了一条广告:大量出售白纸,质量与本报纸材质相当,有意者,前往洛阳吴双处咨询。
第二期依然只印刷了一万份,通过各级驿站分发了出去。
时隔一周,第二份报纸如期送到各级州郡,早有符合条件的士人以及里长亭长在等候领取报纸。这一次的内容更是让众人炸了锅。
普通百姓谁也想不到,不用出远门,也不用刻意去打听,便能知晓洛阳的情况,而且还能了解到中原地区各势力的态势,拿这种消息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那绝对是极有面子的事。
而对士人来说,时政消息与文学版块是他们的最爱,尤其是文学版块,蔡琰第一次在大汉周报上刊登自己的文章,自然是写得极为用心,一篇《还都赋》,文辞优美,意境深远,同时又巧妙的将天子东归的故事美化成一个大汉天子为了国家社稷忍辱负重,终于战胜贼寇重归洛阳的故事。
以蔡琰的文笔,足以将故事渲染得可歌可泣,这一期的内容读下来,士子们群情激动,热泪盈眶,更有一些士子已经收拾行装,准备到洛阳去为天子效力了。
洛阳城内,曹操府邸。
曹胖子捧着大汉周报,朗声吟诵着蔡琰的还都赋,脸上的赞赏之情都要溢了出来。自言自语的赞道,
“昭姬的文采,越发进益了。这一篇还都赋,不知道要让多少文人自惭形秽,嘿嘿,来日跟吴汉兴说道说道,下一期曹某也作诗一首,让天下文人见识见识。”曹操对自己的文采一向自负,想着能让诗文天下皆知,心思变活跃起来,已经开始构思诗文了。
“主公,李典将军求见。”门外,亲卫通报道。
“噢?曼成怎么来了?定是文若那边有什么状况吧,快让他进来。”曹操收起报纸道。
门开,李典疾步进来。
“李典见过主公,奉荀彧军师之命,有紧急之事禀报。”李典为人稳重,见了曹操也不客套,直接规规矩矩禀报道。
曹操一听事情紧急,便收起了脸上笑容,正色问道,“何事?”
“主公,这是军师锦囊。”李典赶紧将锦囊奉上。
曹操接过锦囊,掏出内中的一封书信,皱着眉看了起来。
初时曹操还不以为意,可是越看下去,曹操的眉毛便拧的越紧,一口气看完书信,深吸了一口气,“还好有文若提醒,否则,我真要误了大事了。吴汉兴,防不胜防呐!”
曹操沉思片刻,当即吩咐道,“李典听令,密令你部军士,乔装成山贼,虚张声势攻打洛阳。”
李典领了命令,一头雾水,问道,“主公,李典此番只带三千人马,若是要攻洛阳,怕是白费力气啊。”
“我自然知道你们攻不下洛阳,不过,只要你部三番五次佯攻洛阳,我就有借口让天子迁都许县。若是再让天子待在洛阳,有吴双在,我等迟早要被他假天子之手控制。好一个大汉周报,杀人不见血。”
曹操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