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一个月,谢有得和张岳一家都忙着搬家的事情,由于事情琐碎,杨明特意派上山几个弟兄过来帮忙,等到农历十一月的时候,事情基本都忙完了,谢方家的酒肆终于重新开张,新的酒肆营业面积足足扩大五倍,而仓库的面积更是扩大了四倍。
关于酒肆的定位,谢方的想法是向后世的快餐店靠齐,这主要是来谢有得这的主要是绍兴府各行的商贩走卒,谢方特意让张岳做了几口大铁锅,铁锅里面热气腾腾的炖着梅菜扣肉、东坡肉、红烧鱼、豆腐这些家常下饭菜,再配上黄酒、米饭或炒米饭、臭豆腐以及家常青菜,这样荤素搭配,并且经济实惠,因此谢方家的生意不错,再加上顺道卖茶饼、茶砖,一天基本能赚十贯钱,好的话甚至可以赚二十贯钱。
因为生意好,谢有得、胡氏、王氏整天忙的团团转,有时张岳也过来帮忙,但谢方见都太辛苦,有次李虎过来,谢方让李虎帮忙物色山里的几个兄弟帮忙,于是过了两天,李虎从山上带下来王双、王喜这两兄弟。
这王双、王喜也是从山东过来的流民,因为两个人以前在酒楼做过伙计,有些经验,谢方自是对李虎找来的人放心,他见这王双忠厚、王喜机灵,便让王双去后厨帮忙,王喜去前面帮忙,两人对谢方的安排都比较满意,这样便在酒肆后面住下了。慢慢的这王双变成了后面的主厨,王喜成了前面的跑堂,谢有得两口子、张岳两口子也慢慢轻松了下来。
过了十来天,谢方和张平在家休息的时候,发现中午开家里吃饭的人要比之前要少些了,便问谢有得缘由。“应该是天冷了,有些行脚的人陆陆续续要回家了,再说咱店里也就是这些东西,有些别的酒肆、食肆也能看着做,甚至还比咱家便宜,于是这几天生意便清淡了些。”谢有得有些无奈的说道。
“是啊,看来还得持续创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啊!怎么办,还得向后世去取经啊?话说在后世的冬天,什么餐馆最火,人气最旺,当然是火锅店了,哈哈,那就把火锅店开起来。”谢方心里笑道。
说起这火锅,我国自古便有,关于它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在三国时期或魏文帝时代,那时的“铜鼎”,说是火锅的前身。另一种说是火锅始于东汉就出现了得“豓斗”,是一种陶或铜制的炊具,底部有三只脚,腹部有一握柄,用以放在火盆中以炭火温食,这简直和今天火锅吃法如出一辙,因此谢方认为这才是火锅的真正源头。
演变到了唐朝,已有铜制的“暖锅”。而南宋人林洪在《山家清供》一书中记载了“拨霞供”,它的吃法是先将兔肉切薄片,用料酒、酱油和花椒稍腌,然后点火炉,架小锅,待汤烧沸将肉片氽熟,蘸佐料而食;该书还说,此种吃法“猪羊皆可”,这样对火锅吃法的描述十分传神。
火锅的材质多为铜制和陶制,但谢方更喜欢铜火锅,一是他的样子讨人喜欢,二是铜本身也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素,对于血液、中枢神经和免疫系统,头发、皮肤和骨骼组织以及脑、肝、心等内脏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在生活中使用铜具还能有效的对中枢神经引起的中风、白癜风、痢疾、老年痴呆等有良好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
谢方先去找张岳,把自己画的后世铜火锅的样式草图交给张岳,张岳一看大喜,上次谢方设计的铁壶可让他赚了不少钱,这次看这铜火锅,想了一会,便说没问题,转身要走,“师傅,这次的铜火锅先少做些,紧着店里用,嘿嘿!”
“明白,我看店里的生意这两天冷清些,有了这铜火锅,店里的生意肯定又得火起来,我现在就去做,哈哈!”说着,张岳便风也一样的出门去了。
然后,谢方又去找王双,跟他讨论了蘸料和配菜的事情,先说蘸料,肯定要有芝麻酱,这芝麻酱的做法是先把干净的白芝麻、黑芝麻用小火炒香,放凉;然后把芝麻放进研磨杯里,加入少许的芝麻油;用石磨把炒好的芝麻磨成酱,芝麻会越磨越粘的;把磨好的芝麻,根据自己的口味放入糖、盐、清水,开小火熬制,慢慢熬成糊状,这样芝麻酱就好了。
其实这芝麻酱里面是有花生的,但花生是明朝才传过来,所以现在也只能做纯正的芝麻酱了。
王双现在基本在后厨能独当一面,听谢方说芝麻酱的做法,连声说好,心说怪不得李虎让自己不要小瞧这谢方,别看年纪小,果然是点子层出不穷啊。
再说配菜,当时两浙路,主要的蔬菜有苔心、矮黄、生菜、波棱(也就是后世的菠菜)、葫芦、莴苣、黄瓜、萝卜、茭白、豆芽等,因为目前正是冬天,菜的品种比较少,只有菠菜、豆芽和萝卜这些,说起只能想其他的办法了。
当时在南宋便已有温室大棚,但其产量有限,因此价格很贵,以黄瓜举例,陆游便有诗说“白苣黄瓜上市稀,盘中顿觉有光辉。时清闾里俱安业,殊胜周人咏采薇”,可见当时黄瓜的价格连陆游买的时候也得考虑考虑,更显得物以稀为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