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四回:二帝妃命归黄泉 太子弘义救姐妹  诛仙屠龙记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中舍人杨思俭等到文思殿博采古今文集,摘出其中的佳词美句,分类编辑,汇集成五百卷,书为《瑶山玉彩》,呈报高宗。高宗观之心中大喜颇为赞赏,赐五色绸三万段,许敬宗以下加级。

当时唐有律令,凡应征到边境的将士中有临阵逃亡者,在限期不自首以及其后逃亡者,一律处斩,家中皆贬为庶人。太子上表高宗言道:“听说有律规定对逃亡之将士,长时不来自首者,家中皆贬为庶人。然而他们中许多皆为事出有因,有的是限期内出来自首,未经断罪,竟被各州已逃亡囚禁,这样的人数极多;也有是临时生病,未能及时归队,听到这一命令,因惧怕而去逃亡者;有的是因战前,被敌人抄掠俘虏者;有的是因渡海来去,漂没于沧海之中;有的是派去深入敌境,被捉后又识机逃回者。由于军法极严,士卒不因战亡的,同队之人,兼受牵连有罪。于是有无故死亡或失散的,多注明为逃亡。军旅之中,又无法逐个核查。地州衙门皆依据下面上报,均记为逃亡者,家中牵连皆贬为庶人。论的情理实在哀悯。那《尚书》中道‘:与其杀无辜,宁可失不经。’伏愿逃亡者之家,免其此律。”高宗准其所奏,天下皆对太子,一片赞叹!

后有人这样评价:皇太子弘,生知诞质,惟几毓性。直城趋贺,肃敬著于三朝;中寝问安,仁孝闻于四海。自琰圭在手,沉瘵婴身,顾惟耀掌之珍,特切钟心之念,庶其痊复,以禅鸿名。及腠理微和,将逊于位,而弘天资仁厚,孝心纯确,既承朕命,掩欻不言,因兹感结,旧疾增甚。亿兆攸系,方崇下武之基;五福无徵,俄迁上宾之驾。昔周文至爱,遂延庆于九龄。朕之不慈,遽永诀于千古。天性之重,追怀哽咽,宜申往命,加以尊名。夫谥者,行之迹也。号者,事之表也。慈惠爱亲曰'孝',死不忘君曰'敬',谥为孝敬皇帝

也有诗曰:戒奢虚蜃辂,锡号纪鸿名。地叶苍梧野,途经紫聚城。重照掩寒色,晨飙断曙声。一随仙骥远,霜雪愁阴生。

然而这太子柔情寡断,也非好事。原来,武后将萧淑妃杀害后仍不解恨,又把萧淑妃所生义阳、宣城二位公主幽禁掖庭宫中。事过多年,武后自己也忘了此事。咸亨二年,高宗带着天后武氏,一班君臣去到洛阳,令李弘以太子的身份进行监国,代理朝政。

这日,李弘来到掖庭。这掖庭乃是营建皇室宫城之时,都以一条南北向的中心线为主,再向东西两侧去延伸其余宫区,同时在中央的子午线上,除建有君王上朝议政的朝堂,还有帝后的寝宫,而在帝后寝宫的东西两侧,所营建的宫区和帝后寝宫相辅相成,又像两腋般护卫著帝后的寝宫,因此这两片宫区被统称为掖庭,且通常作为嫔妃所居。

初入宫为妃嫔的女子,一开始皆先一同居住在一片名为掖庭的宫区,之后待升了级,成为较高阶的嫔妃之后再行迁岀。其中也包括犯罪官僚家属妇女配没人宫劳动之处。

这掖庭,汉初以前叫“永巷”,汉武帝太初元年改名掖庭,隶属于少府,设掖庭令管理,下属有掖庭丞,员八人。掖庭掌管皇宫宫女及供御用的杂务,兼管宫中的诏狱,由宦官出任掖庭丞管理。掖庭丞侍从在皇帝左右,权势颇重。西汉时,掖庭的属官有掖庭护卫、掖庭狱丞、少内啬夫、暴室丞、暴室啬夫等。东汉沿置,秩六百石,名义上隶少府,有左、右丞、暴室丞各一人,掌皇宫贵人、采女事务。魏、晋时改隶属于光禄勋,废除由宦官出任的成制,改任用士人。

北齐恢复任用宦官,隶长秋寺。隋初置掖庭令二员,正八品,为掖庭局的长官,隶内侍省。炀帝大业三年改局为署,隶长秋监。唐时又改名为内侍省掖庭局长官,仍任用宦官员二人,从七品下,掌宫人名籍、宫中女工之事。金朝掖庭之事改隶卫尉司,掖庭令仅主正九品,掌皇后宫中事务。

太子进的宫来,见一房屋甚是奇怪,门锁已经锈迹斑斑,遂问那主事官吏:“这屋内所装何物?”主事官吏不敢言语,太子见此令打开屋门,主事官吏吓的忙跪地言道:“太子殿下莫怪,这屋里关的乃是义阳公主、宣城公主两位公主,臣等接有武后谕旨,不敢私自打开。”

听到此言太子也不好怪罪。走上前来令主事官吏推开窗户一缝隙观之,可怜这两位公主被幽闭在宫中十几年之久,不让见人,见到来人竟连话都不会言语。太子李弘看到她们,恻隐之心油然而生。回忆小时曾与她们玩耍情景,不由的落下泪来。遂令主事官吏以后小心伺候两位公主。回身返回太子宫去。待高宗返回一日早朝,太子李弘等的主事论定,跪拜地上言道:“天帝、天后,儿臣今日有一事相求,恳请恩准。”

见太子出言,高宗轻声回到:“有何要事?尽管说来,朕为你做主。”

“天帝天后,儿臣前时到那掖庭宫中,见到了义阳、宣城义阳公主、宣城公主两位公主,希望能够可怜这两位姐姐,把她们放出来许配给人家。”

武后听到此言,心中怒气顿生。本来这事,十几年过去,可能大家都已忘掉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