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回:骆宾王檄文扬名 徐敬业斗战阿溪  诛仙屠龙记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帝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以清妖孽。

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吒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公等或居汉地,或协周亲;或膺重寄于话言,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一气呵成,骆宾王写完,将笔掷于地上言道:“如有看此不动心者,真禽兽也。”徐敬业接过看完,不觉得放下手中杯儿,双手击案,泪流满面。等人看骆宾王写的檄文,皆赞叹不已,心思自己所受委屈,皆流泪感慨。

徐敬业立即令府中善书者抄写数千份,快马发往各州地县。此事立刻震动朝廷,武后令拿得檄文细看,问道“何人所作?”御史回到此文乃骆宾王所书,武后笑着言道:“是有才华,可惜非朕所用。”

檄文送出,一时间诸地对武后不满者纷纷前来投奔,徐敬业又令开库铸钱,强行征募四方兵马,实力迅速增长,不日得胜兵十余万之多,起兵之势已是轰轰烈烈。但就如何进军众人意见不一,争论不休。

这日再次商议,军师魏思温向徐敬业言道:“此次起兵,举匡复王室之旗,需沿运河直攻洛阳。让天下有识之士知晓,我等志在迎庐陵王归来,定会四面响应,汇聚朝歌。“

但右司马薛仲璋心中不以为然:“今日主公已拥兵十万,定先立足,那金陵之地俗有王气,可凭长江为天然屏障,在此立业。然后派兵先取常州、润州等地。待主公奠定霸业,再北图中原,攻打朝歌。如此行事,则进可取,退可守。”

听“金陵有王气“之言,正合徐敬业的心思。起兵本是借佐助中宗还宫为名,见此时自己势不可挡,徐敬业心中顿起歪思,不顾左右再劝,当面采纳薛仲璋之计,兵分两路南进,进攻夺取金陵常州、润州二地。自古用兵起事,皆师出有名,今日徐敬业动机不纯,失了先机。李孝逸率三十万大军已逼近扬州,徐敬业知扬州为起兵之地,不能想让,只好重又还兵,在高邮迎战李孝逸。

两军对战数日,死伤无数,皆不能分出胜负,徐敬业统兵凭借下阿溪固守,见征战不能取胜,李孝逸心中烦闷,正在与诸人帐中饮酒,后军总管苏孝祥前来求见,说有破敌之计,忙令进帐。

苏孝祥进帐参拜后说道:“将军心中无忧,今有一计可破徐贼。”

李孝逸忙问:“你有何计可破朝军,快快道来。”

“将军,今日两军对垒阿溪,可夜间派兵前去偷袭,待过溪偷袭成功,将军率兵攻他,定能大获全胜。”苏孝祥献计言到。

李孝逸闻之甚喜,即令苏孝祥率兵五千人马,夜里用小般渡过溪水先发起进攻。岂知徐敬业早有埋伏,苏孝祥上岸之时,伏兵杀出,苏孝祥兵败身死,士卒涉水时淹死过半。听苏孝祥战死,李孝逸心中痛苦,令收兵坚守不出。常言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徐敬业见李孝逸久不出战,心中以为他已害怕,便收居上阿溪,不思进取。岂知此乃李孝逸缓兵之计,等的数日李孝逸军相继到达,时有左鹰扬将军黑齿常之以江南道行军大总管名义为声援数李孝逸,二将相聚帐中,商议破叛军之策。

黑齿常之对李孝逸言到:“今乱军退守,实属心中胆怯,老窠被抄,徐敬业首尾不能相顾,正是灭他之时。”

李孝逸闻听甚是高兴,忙问:“将军有何良策可以破敌?”

不等黑齿常之言语,行军管记刘知柔上前言道:“属下有一妙计,可破乱军。现在正是顺风之时,那徐敬业领兵居住下风之地,乃是兵家大忌,此时芦荻干燥,可约他决战,先令火攻手埋伏,待他军岸边对阵之时,二位将军趁机火攻,叛军定不战自败。”

二将听到如此妙计,实在称妙,遂令暗中布置,书信一封邀徐敬业明日决战。

此时徐敬业布阵已久,士卒多疲倦观望,战阵不能整肃,知李孝逸约战,心中暗思,如此无能之辈能耐我何?二日率军岸边等候。此时已是冬月,岸边西北风一阵猛吹,徐敬业部下手脚冰凉,冷的更是抖抖索索,这下阿溪一带,又遍生芦苇。

李孝逸率军迎战,见徐部皆在岸边,遂令暗藏火攻手出阵,一时间火弓火箭飞至徐敬业阵中。干柴烈火,加上朔风凛烈,霎时之间,下阿溪一带徐敬业阵地变成一片火海。慌乱之中,兵士无心迎战,纷纷逃窜。

徐敬业本想稳住阵脚,令青壮兵士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