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六回:武皇江南救青云 云霄碧游请二仙  诛仙屠龙记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词在手?”二人此时毫无准备,只得低头不敢言语、武则天令徐有功传刑吏验尸,刑吏回说谢大人因酷刑致死。

此时只见的衙门外人声呐喊,万余苏州百姓头顶香盘,涌至巡按大堂门外为谢瑶环惨死鸣冤喊屈。

武则天见此事惹得百姓请愿,心中顿时怒不可遏,上的堂来亲自审问武、来二人:“武三思,你纵容武宏胡作非为,敢在江南抢占民地,逼迫百姓造反,你却反诬谢仲举将其致死,按律当斩,我念你平日小有功劳,免去天官尚书职务,罚俸三月,回都思过。好个逆臣来俊臣,你窥窃朝廷大权非止一日,今日任意陷害忠良,造成封疆大吏致死,可谓罪大恶极,来人将这逆臣,用朕赐于谢仲举的尚方宝剑将他立刻处死。”

各犯处决毕,武皇才见苏鸾仙星夜送上谢瑶环的遗折,不由得泪水流下,悔不该重用宠信奸党,造成今日之祸。

本想见她是青云转世,封的巡按,可在人间修个正果,可如今早早而去。传旨追封谢瑶环为定国侯,礼葬吴江东岸。传旨袁行健从太湖回来后,即刻至都城洛阳,另有重用。这青云魂魄元神拜谢武皇自回女娲宫修身而去。

武则天见苏鸾仙只身一人,命她随驾还朝,苏鸾仙已是心灰意冷,请愿在苏州为谢瑶环守墓三年,武则天见她执意在此,就随她而去,不在勉强。此时她已知素贞在大杨山之事,遂令绕道大杨山回京。

这时袁行健已平定太湖之事,风尘仆仆从太湖赶回向瑶环报告喜讯,进的家来,不想祸从天降,分离半月之久,迎接他的是素衣素裙的苏鸾仙,谢瑶环爱妻不复再见,心中悲愤万千。此情可谓:纵有车碑高百丈,此恨绵绵天地长。

旧恨新仇使袁行健对武氏皇权没有任何希望,随苏鸾仙拜别爱妻之墓,从此浪迹天涯,不在问这世间烦心之事。

西江有词叹曰此情:《转调二郎神》

难留春晓,只换来千杯衫影。

试牵旧时人,思虑不定,催得人惊心冷。

料知青衣多问寻,年年空楼锁新病。

小窗落深秋,燕儿南飞,白发添镜。

不省。相望为情,别愁犹凝。缘起万重重。

谁料明朝,无端秋醉难醒。

悴颜苍容,泪满红枕,无计梦中美景。

独徘徊,争尽东风浓酒,一片寂静。

这青云人间轮回就此收笔。单说素贞见阵中舍了龟灵圣母,心中又悲又恨,决定带的诸妖前去攻打蛇灵总坛,灭那云中子等人。云霄好言相劝,先稳住阵脚,次日再去挑战那蛇灵总坛。

等的次日,素贞心中烦闷,早早来到镇中,忽见二人自空中而落,却不认识,道家打扮,以为是昆仑弟子,出剑斥道:“来者何人?敢私闯我处。”

二人中年长者笑道:“道友可是白衣素贞?”

素贞见来者认识自己,收起剑来,上前行个常礼道:“小女正是,不知二位道友仙山何处?来此何事?”

年少者哈哈一笑:“果然是娘娘门下,气度不凡,我等乃碧游宫门下,时的云霄仙子前去拜访,今日特来相助。”

闻听此言,素贞大喜,忙招呼到堂屋内入座。此时恰好云霄清晨修法回来,见到二人,上前叩礼后言道:“二位道友前来,正是天助素贞。”

见素贞不识的二位,云霄笑道:“先去备了早茶,让二位道友品品人间之味,再慢慢道来。”素贞这才反应过来,忙又令左右小妖沏茶伺候。

这年长者开口言道:“不劳云霄仙子介绍,我等自叙由来。”

原来昔日通天教主在紫芝崖碧游宫,开设法脉道场,这截教乃三教之中势力最大派别,门下仙人数量居多,享有“万仙来朝”之誉。这门人弟子多为兽禽异物修炼得道而化形,故此常被阐教、人道称为不够正宗,戏言“不分披毛带角之人,湿生卵化之辈,皆可同群共处。”

通天教主有四位嫡传弟子:多宝道人、金灵圣母、无当圣母、龟灵圣母。封神大战,整个截教被昆仑团灭,活着弟子许多加入西方教中,或成为别人坐骑,或封神而去。

可碧游宫弟子封神者,不过略略无几,多有修为者,皆被昆仑与西方化为坐骑。这通天道统大伤,通天教主心生不忿之念,重炼地水火风,再开世界,被鸿钧老祖得知,鸿钧赐罚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三人红丸,命三人不得再互相争斗,将通天教主带回紫霄宫禁闭,也让老子、元始天尊各回道场,不得参与尘世斗争。

碧游宫弟子虽无正统管束,但女娲娘娘乃妖族之首,收的他们,仍令在宫中修身,不许下界起事。然事宜愿违,一千五百之年本为轮回之数,这妖族皆算的时节,见女娲娘娘弟子皆已出山,便寻个机会出来。

此二人时为通天教主门童,万仙阵中,自知法力不够,不敢前去,可时至今日,均有千年法力。自修法器在身,法力已超练气之妖。此二人一位自称天煞仙,一位曰地煞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