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回:大杨山天尊祭法 李太白妙修战表  诛仙屠龙记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云中子与惧留孙率蛇灵弟子元神告退自回玉柱洞而去不提。这元始天尊见云中子等离去,再起法手,收尽大杨山之阴气,起身独往女娲宫而来。

行至女娲宫空中,天尊按下云头,这天尊知晓女娲娘娘脾气,不愿惹怒娘娘,阔步行至宫前,自有女娲宫弟子上前迎接。

弟子见来者乃元始天尊,忙上前叩礼道:“不知天尊今日为何驾临娘娘宫中,可容弟子前去禀报娘娘。”

天尊虽在玉虚宫身为上神,但在女娲宫前,却不愿面露锋芒,泾河之事,女娲娘娘大怒,曾率妖族挑战昆仑,亏有老祖与陆压道君相助,才未起纷争,今日到此,也是客气。

天尊对弟子言道:“请告知师叔娘娘,昆仑山元始天尊前来拜见。”弟子领命前去禀报。不时出来告知,娘娘已在等候。

进宫见的女娲娘娘,天尊叩礼后,女娲娘娘令弟子赐座,众弟子知二神自有天机可叙,不在打扰各自退出宫去。

仙家天机,此处不在细表,单说这仙山一日,可谓人间数年,大唐朝中也是风雨变换,上官婉儿等已随时光自去轮回,朝中已是唐玄宗继位。

这时青莲童子人间轮回,也是风起云落。李太白名震朝野之后,心中看透人间沧桑,不愿朝中为官,多次请求离京还乡。

唐玄宗爱李太白才华,赐给他金牌一道,亲笔御书:赐李太白为无忧学士,逍遥秀才,逢坊吃酒,遇库支钱,有失敬者,以违诏论。

天宝三年,李太白离开京都长安,自回泗水城北李白庄乡下居住,时遇诗圣杜甫,二人白天携手同行,游山玩水,归来酒后同床,遍游齐鲁名胜古迹,亭台楼阁,很是得意。

只有诗词为证: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苍榛蔽层丘,琼草隐深谷。凤鸟鸣西海,欲集无珍木。鸒斯得所居,蒿下盈万族。晋风日已颓,穷途方恸哭。

这日,李太白正与诗友在泗水城北龙门山灵光寺中饮酒,忽听寺外有人高喊:“翰林李白大学士速来接旨!”闻听圣旨来到,李太白吓出一身冷汗,心中暗思:“莫非朝廷又出祸事?”

出寺叩拜接旨后,李太白问使者道:“不知朝中发生何事?陛下令臣子立刻返回朝歌。”

使者叹气表述一番:原来大唐北国早有兴兵作乱、侵占中原之意。前时有北国使者送来一道战表,满朝文武百官皆无法解透其中奥秘,更无人敢修应战之表。

愁得时任唐玄宗坐立不安,茶饭不思。后来吴筠奏本,推荐李太白进京,言此人可修战表。唐玄宗大喜,立即发下圣旨,急召李太白立刻进京。

李太白接到圣旨,心中暗思皇上待我厚道,皇恩浩荡,不能不报。何况这次修应战表,有关国家存亡,遂即辞别妻子儿女,告别朋友,马不停蹄,日夜兼行,直奔京城。

李太白来到京都之中,唐玄宗大摆御宴,为李太白洗尘。席间,递过战表,李太白一看,只见上写到:“骑奇马,张长弓,吾琵琶琴瑟八大王,单戈独战!”

李太白早就识破诗文之意,开口笑道:“奇马念骑,长弓为张,竟敢言说八大王,单戈为战,此表不足奇怪,只是吓唬人罢了。”

唐玄宗连连点头,群臣纷纷称是,皆赞李太白才华,此时唐玄宗又问:”李爱卿,既然知晓如此,该何以应战?”

李太白哈哈大笑:“陛下,这有何难?笔墨伺候。”早有人拿过文房四宝,李太白乘着酒兴,提笔运腕,龙飞凤舞,写了‘袭龙衣,明日月,汝魅魑魍魉四小鬼,合手即拿’十八个大字。

唐玄宗大喜,满朝文武连称奇才。玄宗下旨即可送战表至北国,北国接到大唐应战表,一看果然中原能人甚多,不敢轻举妄动,于是国事太平。李太白修战表有功,被御封为文翰护国卿。

这正是:偏袒之心终起祸,太白妙诗化国难。欲知太白后事?且看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