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大梁  我在大秦做大官儿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梁城,自战国以来,一直都是魏国的都城。

魏惠王六年(公元前364年),魏国将国都从山西安邑(今山西夏县、安邑一带)迁至仪邑(今开封市城内外西北一带,春秋时期称仪邑,位于卫国南部边境),改称大梁。亦是后世的河南开封城创立之始,也是开封城定位于此地的开端。

魏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当年的三家分晋时魏得到了今晋西南经济基础较好的河东地区。到了魏文侯时期,魏文侯任用法家李悝变法,为魏国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形成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军事实力大增,一跃成为七国之首。在战国初年就首先成为最强盛的国家。

魏武侯时,魏国开始逐渐向南发展,并于公元前391年大败楚军于仪邑、榆关,魏国从此占有了大梁地区。

此后魏国通过对楚国不断的战争,陆续占有了黄河以南的广阔土地,为后来迁都大梁并将之作为国都打下了基础。

魏国的早先的领土主要在今山西西南部的河东以及今河南北部、中部的河内一带,东西两部分呈哑铃形。都城安邑在魏国西部,距东方太远,经上党(今山西东南部)通到东方,崎岖多山,交通不便。不仅不便于控制东方诸侯,也不利于统治东部地区。

尤其是魏惠王元年,大臣公中缓作乱,韩、赵攻占上党,截断魏国东西两部的联系,使魏都安邑陷于韩、赵、秦四面包围之中。魏国高层认识到安邑之隐患,遂出现迁都的声音。但是魏国高层中还是有不少反对之声。

因此即使魏国几代国王与有眼见的忠心大臣虽一直致力于攻占大梁地,迁都于此。但却一直迫于魏国高层贵族,迁都阻力重重。

魏国的迁都计划就在以魏王为首的迁都派与顽固的保守贵族派之间犹豫不决。一直拖延到公元前340年。

当时秦左车庶长公孙鞅趁魏国10万大军在马陵中了孙膑的埋伏之际,亲自率兵攻打魏国,一直打到魏国都城安邑,迫使魏国与秦国讲和。

在这样的形势下,魏国老牌贵族为了避强秦之锋芒,延续家族实力。魏王为了维持和巩固魏国的霸主地位,也便于统治东部地区,加强对东方诸侯的控制。终于双方达成共识,在公元前364年夏四月初三日甲寅之时迁都。

魏惠王把都城从今山西南部的安邑,迁到今河南东部的大梁(今河南开封)。魏国也从此开始被称为梁国。

魏国迁都大梁后,借助大河的水利之便,大力发展运输、商业。大河沟通南北,以致大梁城商贾云集,繁华不下齐之临淄。

商业的繁荣使得魏国国力逐渐日厚,甚至养起让六国闻风丧胆的魏武卒。

魏定都大梁,几经兴衰。一直到秦王政二十二年,秦将王贲奉命攻魏,引河沟之水灌大梁城,历时数月。大梁于水中崩溃,数十万魏人流离失所。其王请降,秦尽取其魏地。

曾经辉煌的一国之都化为废墟,大梁地划为秦之三十六郡之一。

“这就是曾经的大梁城?”嬴政站在旷野,在一众护卫下看着前面不远的城郭道。

“回陛下,正是大梁城!”蒙毅闻言拜道。

“和传说中不一样!”嬴政悠悠道。

“……”

众人闻言,皆低头看着自己脚下大地。

为什么不一样?陛下你自己没数吗?众人是否吐槽张羽不知道,但他此时就是这样想的。

“大秦兵锋所至,繁华化为泡影,名城变为废墟。诸位爱卿,大秦做得对吗?”嬴政看着残破的大梁城,不露声色道。

“天下一统,乃天数,亦是大势。大秦所做的并未有错,自春秋以来,名城所毁者不知凡几。大梁只是其中沧海一粟罢了。”蒙毅出列道。

“是吗?”嬴政看着远方夜色下沉睡大梁城,轻声道。

这一夜是个平凡的夜,也是不平凡的夜。

说它平凡,因为这一夜并未有什么特别的异相。说他不平凡,因为这一夜的嬴政太反常。低下高傲的头颅俯视了天下苍生,这在嬴政身上从来没有过。

至少在嬴政身边以来,张羽只看到一张张沉重的命令,只有其操纵着大秦这驾战车,在大一统的路轨上渐行渐远,从未停下过一刻。去看看那些已经开始松动的车驾。摇晃的的车轮。

他从来都只会向前,驾着大秦这辆战车,碾碎一个个挡在这条路上的敌人。

从灭六国到北逐匈奴,南征百越。

从北铸长城到南修五尺道。

从骊山陵到阿房宫。

……

嬴政的脚步从未停歇,一刻不停地向前。

这就是嬴政,那个千古一帝。但今夜其言行,让张羽困惑不已。

“你有没有发现,今夜陛下好像不太一样?”就在张羽思索时。蒙毅走到张羽身边轻声道。

“你也这样觉得?”张羽闻言,不由一惊。他还以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