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九章 樊楼上美酒如刀解断愁  水浒兵器谱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朱武被李忠噎了一句,半晌才缓过神儿来,道:“对,延安府与西夏国接壤,老种经略相公的十万大军是镇守边庭防备西夏的。汤知寨、鲁达都在他的帐下听令,林提辖以前也是他的手下。铁马冰河、圆月弯刀,想想都令人神往。”他突然反应过来,又道:“哥哥难道想去延安府投军?”

李忠奇道:“这你也能猜到?”

朱武心说,很难猜吗?

“若有机会去边庭上,一刀一枪博个功名出身,封妻荫子,也不枉此生。”李忠道。

“听汤知寨和鲁达的意思,边军也受到高俅的制约,连装备都配不齐,这里边还不知道那奸贼贪污了多少。”朱武道。

“又是高俅!”

朱武想起鲁达所说,铁矿石、煤炭、军械都是朝廷专营,不允许地方染指,怪不得吴秉彝运送陈州角弓,还要偷偷摸摸,找他两个生面孔出头。

“先帮吴团练运了角弓,赚到一百两银子,再做打算吧。”朱武手上银子花光了,只能向李忠借,方知没有银子寸步难行。

吃过酒饭,朱武、李忠在客栈胡乱对付了一宿。

翌日,了无牵挂的二人直睡到日上三竿,方才起床漱洗。

李忠不知东京开封府有什么名胜可去,朱武只记得“樊楼”比较有名气,便跟李忠沿着御街步行,一直往北走,御街上好不热闹,二人边走边逛,大约半个多时辰,才来到位于御街北端的樊楼。

樊楼为北宋东京开封府七十二家有名的酒楼之首,由东、西、南、北、中五座楼宇组成。灰瓦青砖,雕梁画栋,陈设富丽堂皇,古朴典雅。宋代诗人刘子翚曾留下过“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承平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的赞美诗句。

樊楼有三层高,分为一楼散座、二楼雅座、三楼包厢,能同时容纳的酒客数以千计。尽管此时还不到正午,里面已是张灯结彩,歌舞升平。

看见“樊楼”的繁华景象,李忠惊的呆了,心里打了退堂鼓。

朱武拖着他便往里进,嘴里说道:“一辈子也不定能够进来几次,怎忍心当面错过。”

李忠只得由他。

二人不敢上楼,只找了个靠窗的散座,刚刚坐下,酒保就把凉菜、羹汤端上来,李忠连忙道:“我们还没点菜,怎的就摆了一桌,要不得这许多。”

酒保笑道:“客官是外地人,头回来樊楼,所以不知。我这里无论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不管有银子没银子,只要进来,就是客人,凉菜、羹汤随时添来,随叫随有,不用钱。”

朱武心里赞叹:这才是盛世气象,名楼风范,怪不得中午时分也是酒客如织,酒香袭人。

李忠见端上来的全都是金银器皿,甚是耀眼夺目,惊叹道:“这家怕不是赵官家开的,把皇宫里的物事都搬出来了。”

酒保听了便笑,问道:“客官打多少酒,吃甚肉食下酒?”

朱武也不知到樊楼来点什么酒菜,便道:“只我二人,但有合适的便送来,一发算钱给你。”

酒保像是对不会点菜的主顾司空见惯,便道:“新进的陈酿‘玉壶春’先来两角,也不知客官酒量如何,吃了不够再要。牛羊肉各二斤一半酱,一半煮,新鲜鲤鱼清蒸一尾,可好?”

朱武道:“依你就是。”

酒保下去整治酒菜,朱武、李忠初见世面一般环视着一楼大堂,只见酒客三五成群,座头上竟坐满了六成。

李忠道:“怪不得都愿意到东京汴梁城来,吃过一回记住了,下次去哪里还能吃出这般味道?真是不来后悔,来了更后悔啊,后半世的快乐,被这一顿饭给毁了。”

朱武偷笑,心想这里可是当今世界上排名第一的酒楼,代表着最顶级的酒文化和饮食文化。樊楼的经营理念是全世界的标杆,汴梁人的消费观念就是最前沿的时尚。

酒保端上“玉壶春”,斟满两杯。朱武略品一品,果然是上色好酒,李忠一饮而尽,赞不绝口。

“三位客官,楼上阁子已满,要不在一楼将就一下?小的给您挑个临街看景的座头可好?”酒保的声音。

“这么大的樊楼,怎会连个包厢都没有了,是不是欺负洒家远道而来,不肯给洒家?”声若洪钟的一声大喝。

朱武听着声音十分耳熟,急忙转头去看,只见一个大汉头裹芝麻罗万字顶头巾,脑后两个太原府纽丝金环,上穿一领鹦哥绿纻丝战袍,腰系一条文武双股鸦青绦,足穿一双鹰爪皮四缝干黄靴。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缭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

如此声音、形象对映起来,不是印象中的鲁达却又是谁。

只见鲁达掏出一锭大银,扔给酒保,道:“洒家有的是银子,莫要以貌取人,快去腾出一间阁子,不然须不饶你!”

酒保见他一身军官打扮,又不知来历,样子十分凶恶,不禁战战兢兢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