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 第五节 春节,来自两千年后  汉国往事第二部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随着空气的稍微回暖,元狩二年的十二月即将过去。取而代之的,将会是元狩二年的一月。天依听士兵们谈论着关于时令的事情,由于汉武帝元封七年之前的年代,西汉基本上是用秦历,所以大家的岁首基本上是在十月过的——以十月作为一年的肇端,一年由冬春夏秋组成。秦历在这个方面与太初历之后的历法相差甚大,以至于在汉代,根本没有像天依的时代守岁过春节的风俗。甚至连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也是为了纪念周勃平定诸吕之乱的日子而设立的——十月十五日。

“也就是说,一月份基本上就没有什么节日了。”天依向阿绫说,“一月对于公元前121年的人来说,将会是一个非常平淡的月份。”

“下一个值得大规模庆祝的大概是三月三吧。”乐正绫说道,“毕竟这个节日,和五月五一样,都比较著名,往往是跨文化而存在的。它不仅流行于汉藏语系居民内部,还在南方少数民族那边有。当然,我们现代过的端午节本来就是长江流域的壮侗民族的节日,后来在我们这个时代逐渐汉化了。某种程度上说跟万圣节似的。”

“不是纪念屈原的?”天依犯迷糊了,“赵筠之前还同我说过,她们过五月五呢。”

“这个五月五和南方的五月五还不一样。我们是在北方,你看我们现在在的北方过五月五,有几个纪念屈原的?”乐正绫笑起来,“北方的五月五,还没被南方的五月五覆盖之前,主要讲究的是它是一个凶日。必须采取一些事情来禳灾。比如在五月五出生的孩子,就应该扔掉;然后要在手臂上系五色绳,也是为了化凶为吉。而做木船比赛,用植物包糯米吃,这些是来自长江流域的壮侗民族——也就是百越的五月五的风俗。后来南方的五月五汉化以后,它的风俗进入到北方,这才形成了我们现代的端午节。”

“那纪念屈原是……”

“它是节日汉化过程中需要的一种附会的手法。这类传说大多产生于民间。不止是纪念屈原的,还有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曹娥的父亲的,纪念伍子胥的,甚至纪念介子推的。”乐正绫向她比划着手指,“显然,这些名人不可能都凑巧是五月初五投水死的,而且这类民间故事属于一类母题,就像落难母题,东南地区很多地方都有朱元璋躲元兵追杀的传说,然后在北方,还有各种刘邦被项羽追杀,在井里等地躲过一劫的传说。如果把刘邦换成李世民等其他人物,传说也是行得通的。”

“我明白了。归根结底,这跟中国发明小吃频率最高的三大美食家是一样的。”

“都是附会之说,但是它们是传统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乐正绫道,“当然,在我们这个贫瘠的时代,这类民间传说还没有大量地形成,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时下的巫鬼风气太浓郁了。”天依叹了口气,“许多节日还未从娱神娱鬼的主旨转向娱人。”

“这也算是西汉时期的一个特征吧。”乐正绫耸耸肩。“对了,你觉得张万安前天的发音怎么样?”

“汉朝本身没有能力形成一个全民族的共同语,所谓的‘通语’还没有一个确凿的标准音。但是大体的音系,和采用的基础方言是在的。张万安生活在基础方言片区内,他的发音大致和大家说的通语也是没差的。至少比我一口普通话口音的汉代通语要好了。”天依道,“至少士兵们记着也还认可。”

“那就好。”乐正绫说,“再进行这么几次通语和其他语言的描写,士兵们的记音能力基本上就得到稳固了。至少让他们去河西收集当地的语音材料,就算没有录音机,也是比较保险的。”

“希望如此吧。”天依看着远处苑囿外的终南山,“我们自己都是半路出家,能把这些再半路出家的人带起来……”

“不要老是和现代语言学的专业人士比嘛。”乐正绫笑道,“我们本来也不是做足准备穿越来的。比上不足,但是和我们同时代相比,还是有余的。”

听到这,天依又想起了半年前初穿越来时,自己背包里的《方言调查字表》。

“真的是没有做足准备穿越来的么?我总感觉有点可疑……”

“哎,管它呢。”乐正绫说,“来都来了。”

“无论如何,我们还过年么……”天依用手整了整自己过度劳累,已有些许脱发的鬓角,“虽然早已经在去年过过了。”

“我知道,你说的是我们的春节。”乐正绫叹了口气,“就算汉地没有,我们也要把它作为我们现代的节日,过下去。在这个时代,春节不再是传统习俗,而是遥远的现代生活的组成部分。如果我们想不跌落为一个彻彻底底的汉朝人,以后每年我们二人都应该过一些我们汉地的节日——甚至公历的劳动节,国庆节,都可以过。至少留个念想。”

“那也未免太孤单了……”

“傻瓜!我们两人在一起,还有什么孤单的呢?”

说着,乐正绫笑着轻弹了一下天依的小脑瓜。天依正在用篾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