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三章 第五节 乌弋山离  汉国往事第二部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既然要讲历史上的伟大君主,天依便顺坡下驴,直接开始介绍方才提到过的亚历山大大帝——这个名字跟着以这个名字命名的城市在汉代典籍中被译为乌弋山离。这个乌弋山离大帝出身于无支诛——一个矢余国家,父亲是批立二世——虽然这个批立二世让天依很出戏。

他从小就对兵事非常有兴,同前朝的赵括相类。不过同赵括不同的事,赵括的父母和蔺相如都评价他轻言兵事,对兵者死生之地没有郑重的认识,不适合带领赵军;而乌弋山离则是战争的天才。他年纪轻轻就继承了王位,打败了父亲的敌人,成为海滨的霸主。又亲率数万带甲出征合之和安息,在同当地万王之王的决战中击溃了安息号称的数十万大军——虽然安息之地彼时不由现在的安息控有。

秋娘问及无支诛克敌的战术,天依向她介绍了无支诛大方阵——一种用二的倍数把士兵组织起来的方阵,超长的长矛从第一排一直排到排头兵身前不远就是矛尖。方阵有两翼及骑兵护卫,在冲锋时,后排士兵跑动起来会裹挟着前排士兵加速,方阵从而会以一个超快的速度,带着雷霆之势冲入敌人阵线,配合左右羽翼击败之。这种战术正是矢余军队能从两万里之外一路打到西域,中途收服各国的武力保证之一。

“有何良策应对?”赵筠作为赵破奴的虎女,头一件事就是替她父亲考虑解决方案。

天依的脑海中回想起了十来年前的一篇yy神文——《秦军大战马其顿》。她肯定不可能用这篇网文给筠儿介绍,一旦这篇文章写岔了,赵筠又介绍给了她父亲,汉军日后要真刀真枪碰上了练习马其顿战术的方阵兵,恐怕要吃大苦头。

“此番战术是两百年前无支诛所习的,现在已经过时了。现在海北正崛起了另一个国度,叫湛无,也叫西边的大秦,八十年前已击败无支诛。当时湛无同无支诛合战,无支诛仍然使用这种方阵,但是为湛无所败。”

“洛姐姐,你不妨细说细说。”赵筠准备做记。

“首先我说一说庙算上的——湛无的元老院战前使用计策,使无支诛南面的矢余诸国倒向湛无,从而在局势上取得主动,让无支诛两面受敌。孙子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就是这个道理。秦时合纵连横,行人塞路,也就是为的这个。”

“两万里的西边也有纵横家、孙子么?”秋娘问道。

“大家既是人,这些都是共通的道理。治国打仗,都是这一套,没有太大的区别。”

“洛姐姐继续说。”

“湛无军三万强,无支诛军三万不到,这是参战的数量。无支诛王一直在移动他的军队,想寻找一块平坦地形,发挥方阵的优势。到了接战当天,两军隔着一座山扎下。大雾弥漫,双方的斥候在侦查时碰到了一块,两军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接战。一开始双方都以为这场战斗只是一场小规模战斗,但是不断投入援兵后,无支诛王决定把所有部队都压上,从山脊上冲下来直捣湛无大营。不过他先前未计量到湛无军部署了大量的甲士和象兵在右翼,因而当无支诛同湛无中军纠缠时,湛无军的右翼直接冲出将无支诛左翼击退,再回头来背击无支诛中军,即克。这场大战大致是这么持续的。”

“说白了,无支诛的大方阵还是有弱点,可以通过击破这些弱点来解体整个阵型。”乐正绫补充说,“当然,这也跟湛无部队本身有关系。如果湛无的中军面对无支诛的大方阵坚持不住,就完蛋了。”

“湛无中军的兵阵用的是什么法?”

“湛无的行伍比方阵灵活不少,有不同种类的兵士,譬如有贫者组成的轻兵,只扔标枪,不近战,扔完标枪后即退到盾墙中;有持二十来斤重盾的重甲士,以盾组成方阵的墙和天花板,可以有效抵挡长矛,并且在近战时使用长矛和锋利的短剑杀伤敌人。和无支诛以二的倍数组成的人数众多的方阵不同,湛无人将一个军团分成三十个中队,中队里下属两个百人队,一个百人队有六十人,每排十人,有六排。这样湛无的部队比无支诛就更能适应不平坦的地形,总体上更优越。湛无至今行此行伍法、阵法。”

“那未来湛无大军克灭了无支诛,是否有可能比乌弋山离走得更远,一直打到我们汉土来?”赵筠有些担心,“届时我的父兄要同他们交战的话……”

“未必。”天依摆了摆手,“乌弋山离的成功有天时地利人和三种因素。两百年前,安息控地广大,左连西域右接合之,而其大军一夕为乌弋山离所破,原来控有的地域便轻易地倒向无支诛。但是现在不同了,乌弋山离不到四十岁就在远征的归途上身死,他的部下瓜分了这万里土地,将矢余的文治武功在当地传开。再加上各地自己武备又有发展,湛无再想去征服这些土地,光是现在的安息,它也要打很久。安息人马战凶悍,习一种战术,就是往后跑的时候,还能拉弓来射击追击他的敌兵。总之,湛无人若要东进,得面对安息,再是月氏,再是西域,再是我们这。我预计到几百年后湛无国灭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