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章 梁甫吟  晋叶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月色如霜,照映得院内一片洁白。

而小院对面,那间客房的门显然是打开的,房内漆黑一片,另外还有一个老仆正神色为难的守在大开的院门处,见伊娄林出来,忙小跑过来,用求助的语气道:“主人,这……那位小客人他……”

伊娄林明白了老仆的意思,点点头,道:“嗯,知道了,你先回去休息吧,院门先别关上!”

说完后,伊娄林便迈着脚步,出了院门,循着那夜空下的曲声而去。

月光洒落,如银如雪,照耀着夜空下的伊娄部散发着银白色的光辉,恬静幽然。

伊娄林踏着月色,循着曲音,绕过伊娄部的寨子,走向山坡的顶部,却见山岭的另一侧,草地平坦,铺陈如绒,在清辉月光下变得氤氲一片,行走其上,宛如落脚于一片银色的浅浅薄云上一般。

宽阔的滁水环绕在山岭脚下,蜿蜒曲折,平缓流逝,只有在狭隙处、磊石处、回旋巧曲处,方才将潺潺流水声送至山坡高处的伊娄林耳中。

流光溢彩的银河倒映于滁水之上,如雪皓月浮转于水流之间,星光点缀,银波荡漾,微风习习,如梦如幻,俨然一幅世外桃源般的幽静画卷。

而在那如水月色下,苍劲的公孙树旁,一个身着宽袖袍衫的少年独立于滁水之畔,长发披散,微微拂动,衣襟翩然,袍袖飘飘,仍缠有布条的双手拿捏着两片青翠竹叶,轻抿于双唇之间,伴随着震颤竹叶的左右移动,一曲哀凉凄婉的《梁父吟》流转于天地之间,低沉悲凉,如泣如诉。

《梁父吟》也作《梁甫吟》,为古乐府楚调曲名,郭茂倩《乐府诗集》解其名曰:“按梁甫,山名,在泰山下。《梁甫吟》盖言人死葬此山,亦葬歌也。”

《梁父吟》作为古琴曲,保持了其原有的挽歌标签,曲调深沉而悠远,起伏跌宕,似哀叹、似哭诉,似恼怨、似宣泄,又似压抑着巨大悲痛的沉吟和低嚎,令人闻之心中凄然,久久难以平复。

而此古琴曲经由赵尹改编为竹笛曲后,在长青笛的演绎下,更加哀婉迷离、凄厉悱恻。

赵尹曾在伐羯战场后的葬礼上吹奏此曲,数万将士听闻,无不是默然神伤、低首垂泪,时人因此而谓之曰:“一曲《梁父吟》,道尽苍生泪!”

叶玄不忍再用长青笛去演绎这极为悲苦伤感的《梁父吟》,便换作两片竹叶,低吟沉鸣一曲,为战死洛阳的叶家军和虚家军将士们祭奠哀祝。

伊娄林虽然不知曲名,但亦能听出曲中的悲痛情感,她远远看着月色下叶玄那孤独单薄的身影,又想起洛阳城内的种种绝望场景,不禁视线模糊、潸然泪下。

伊娄林并没有打算去惊扰叶玄,但叶玄还是发现了她。

月光下,叶玄踏着绒绒的草地,走上山岭,迎面向伊娄林默然施了一礼后,不发一言的与她擦身而过,步伐黯然的回了部落营寨之中。

而伊娄林则一直静静的看着叶玄,看着他那已恢复神韵的双眼中噙着的晶莹泪水。

第二日,伊娄林并没有拿着她昨夜临摹的那篇《淇奥》前去炫耀,叶玄的神色也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安宁,只是伊娄林能看得出,那平静安宁下却压抑着更大的悲苦和伤痛。

而当叶玄准备起身,再度前往洛阳城时,却被伊娄染拦了下来。

“前些时日洛阳出了一些波折,现在城内已经戒严了,你去了根本避不过肃甄部兵士的苛查!”伊娄染劝诫着,当然他也知道此事在叶玄心中的重要性,所以他已有了一些安排:“我已经派遣可靠族人前去城中打探了,一旦有叶家军或虚家军的任何消息,便会第一时间通知你,再安排你入城的事宜!你这两日暂不要外出,免生祸端!”

最后伊娄染深深叹了口气,道:“斯人已逝,后路还长,万不可因此事而陷自己于危难之地,这想必也是你牵挂之人所不愿看到的结果!”

历经两年的沙场磨砺,叶玄早已不是性情冲动的莽夫,此刻他看着伊娄染诚挚的眼神,按耐住心中的悲愤和沉痛,考虑再三后,最终听从了对方的建议。

毕竟若不是伊娄染的相助,自己在完全不熟悉的情况下,或许早已成了肃甄部的刀下亡魂。

但尽管如此,叶玄心中的愁闷与焦虑仍旧难以排遣,于是他向伊娄染借来了笔墨纸砚,将自己关在客房中,不停的默写着王粲的《七哀诗》,一遍又一遍,直至泣涕涟涟,终难自抑。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

而伊娄林只是透过客房的窗户,时不时向里看一下叶玄忧郁专注的神情,还有那因为愤慨和悲痛而显得极不平稳的执笔姿态,并不敢进去打扰。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