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章,大周村  执魏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等了半晌,才见着一队车马从城门而出,数十辆马车缓缓度过城门,只见每辆马车上都插着两旗,一为鲜卑字,一为汉字皆为“商”!马车后边有人清扫着轴印。

刘盛见马车驶来便说道:“卸装!”

众人听闻,纷纷把铁甲卸了下来,送往马车上,马车皆有夹层,此时夹层已经翻开。

众人纷纷把铁甲、两当衫放入夹层再盖上木板。木板上再铺一层麻布,奇珍异宝、谷物、绢帛、茶叶、蜡等物放置其上。

一个正儿八经的商队就出现了。

这个时代经商无非是衣食之物、奇珍异宝、乐器、茶叶、蜡烛等等,有些可手工制作的,刘盛收留的人便有不少会制作茶叶、蜡烛等物,正好拿来帮他们销售下。

……

刘盛他们连夜启程离开了凤城,这次袭击边延安让他得到了二十具铁甲,数百套皮甲,绢帛上百匹,谷物千石,仅仅是千石谷物就可见鲜卑宗主官员的贪婪,更何况贵重的绢帛?

因马车速度不快,他们一行人赶路很慢,三百骑着马儿的人都有些无精打采,二百赶着马车的人儿也是昏昏欲睡,刘盛便教他们唱歌,这一路,便在唱着不同歌曲中度过。

两日后,日中午时,刘盛他们到达虞城县下的营廓镇大周村,刘盛总觉得这个名在哪儿听过,一时也想不起来。

数十辆马车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压过村路,三百骑着马匹,腰挎马刀的护卫。村里人何时见过如此庞大的商队?一个个出了门儿,看着商队前行,不时有窃窃私语声。

不少女郎也出来对着商队指指点点,北魏民风受游牧民族的影响比较开放,倒没有那些大家闺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情景。

若是在街上遇到女郎对你表达爱意,不用担心,也无须怀疑,她就是在撩你,这便是北魏的民风。

麦秸混土糊成墙,茅草盖顶始成屋。

这是大周村的主色调,也是北魏村庄的主色调。偶尔遇见砖瓦木房皆是大户人家,也便是宗主宗族的。

此地因拓拔嗣攻伐时人数稀少,便离散了一些部落来此定居,此地到是有不少鲜卑人。

一座砖瓦木房的小宅院门口,蹲着一个身穿宽袖对襟衫、腰系丝帛带、脚穿凤头履、额头有黄色涂抹的女郎,略显棕色的秀发梳着垂鬟(huan)分肖髻(ji),表示着这是未出室的女郎,若是嫁人则梳着十字发髻。

这女郎约有十二三,垂鬟分肖髻使得她本就俊俏的脸蛋又俏皮几分,眨巴着明亮的大眼睛,手托香腮,望着源源不断从家门而过的商队。喃喃自语道:“独孤家的阿干长啥模样儿?”

从此女嘴里可听出这女郎是鲜卑一族,皆因阿干是鲜卑族的称谓,而汉家儿郎则称阿兄、阿哥!再听独孤家,显然,此女便是刘盛要订婚的对象儿,但他却因袭击边延安把这事给忘了。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