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就是保密,虽然信息战、情报战不说,最后上了战场对上,一交手什么底细就都不存在,秘密不成秘密。
话虽如此,但也总不能用敌人的定级方式,来给自己战斗序列中的单位命名吧,以后对上气势就弱一分,士兵们没开打就会先感觉自己不行——哎呀,名字都是学敌人起的,自己这边山寨打不过正版也正常。
其次各国科研专精、工业系统、兵源素质都不一样,只要是有自己的军工体系的国家,全部装备都会有一套跟本国综合条件相符合的定级、名称方式。
银河帝国的战舰分级,从低到高依次为:孤星级0.2se,倾城级1.5se,将军级5se,帝国级10到15se,曙光级未知。
“se”是单位,就是SunEnergy的缩写,这里的太阳自然就是指整个宇宙唯一能被特指为“太阳”的恒星,人类诞生的之所在太阳系的太阳。
拿孤星级能级,0.2se来举例,这0.2就可以理解为,对变引擎最大出力时所产生的质能,为太阳质能的0.2倍,传统读法可以表达为“0.2倍太阳质能”,但一般都简称0.2,“se”这个单位都省略了。
而银河帝国之所以使用太阳系的太阳,作为自己战舰的能级单位,并不是因为它是人类的诞生之地,而是因为太阳作为宇宙之中的一颗普通恒星,体积虽然算小的,但质能方面却刚刚好,是整个宇宙恒星的平均数值,用来作为标准单位十分合适。
“主力舰”、“护卫舰”,这两个级别是银河系大战年代,交战双方对对方舰只的初略定级方式,毕竟敌对双方,都不可能实际知道对方来的是什么战舰,具体舷号、名称、属性,用个实际场景举例就是——
侦查舰:报告!发现敌人很多船!
指挥官:具体多少?方位?都是什么战舰?
侦查舰:只发现折跃波动,方位0,能量数据325.5.2145.11。
指挥官:说点具体不要数据。
侦察舰:比我们最小的大,最大的小,有的在中等之上,有的在中等偏下。
……这种初步侦查情况的时候,现实中侦察舰直接一句“发现敌护卫舰舰作战群”就完事了,将军心中就大概对敌人舰队战斗力,有个估摸的概念了。
而到了不断出现的“联盟战争”的年代,各方势力、国家组建军事同盟联合舰队,就更需要一个共同的标准,让能级在一定范围的战舰联合行动,以获得更好的作战效果,这么数十万年下来,主力舰、护卫舰两分法,就更加深入人心了。
而另外一个影响就是,“联盟战争”的概念太过深入人心,以至于什么时候都喜欢用上“联盟”之类的词汇做称呼,大家莫名就会觉得很帅。就跟白莫邪在地球上初中高中的时候,男孩子们喜欢“黑魔法”、“钢铁洪流”、“铁血”、“铁十字”这类词儿一样。
未来人类也是人类,在通天塔世界开服的时候,对于帝国侧的对手,本土侧的联军,就被玩家们翻译为“常青藤联盟”,因为本土侧称那场战争为“常青节战争”——“天空树”出现的那天,正好是本土侧最重要的常青节当天。
在局限于人员战交火层面的通天塔世界里,单兵战装备都不对玩家开放的通天塔世界,而这里的人员、单兵装备的,1到10级的这种分级方式也是属于银河帝国的定义。
回到战舰战维度上,银河帝国跟谁联盟组建联军的时候,那么其倾城级、孤星级就属于护卫舰,将军级是主力舰,现在的帝国级是旗舰,而曙光级则在超旗舰之上,甚至超越当年传说中的最强无畏舰级。
技术在不断进步,虽然银河系战争结束了00多年,也确实实现了全民不武,但银河帝国并没有放弃对战舰的开发,宇宙的威胁无处不在,天子守国门、王背负唯一的剑,自然不敢丝毫松懈。
00年过去了,科学技术没有一点发展自然也是不可能的。
主力舰按照银河帝国的能级划分是2到3se,护卫舰在1se左右,旗舰能级至少为主力舰的3倍。
虽然民用航班能级都有到1se的,但没有武装,自然就不能称为战舰,最多被当做诱饵用用。
一直以来,“帝国级”其实一直都是羲家银河王国、帝国的主力舰一级的正式命名,将军级是护卫舰级别,我们爱怎么叫就怎么叫,为什么要管别国的定义命名。
然后大战之后,由于作战任务的变化,扇区舰队救援、巡逻、驱逐任务为主,所以将军级之下就又多划分出了倾城级跟孤星级,装备扇区舰队。
孤星级主要任务是快速反应,对碰上各种宇宙灾难,例如恒星风暴、超新星爆发、黑洞引力的星球、星际游客进行救援。
倾城级的主要任务,则是对抗星际海盗,以及负责战区网络中续——信息就是战争的一切。
最后由于开发出了新一代的对变引擎,结果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