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了朱棣时期,基本也是沿袭朱元璋的做法。
但是到了英宗正统年间以后,这内承运库渐渐就成为了皇帝的私人钱包。
每年充入内承运库的银两,最大的一笔就是金银花,每年都是一百万两银子。
其余的固定进项还包括太仓库、矿税和杂税、皇庄地租等等。
还有一些临时进项比如籍没官员家产、脏赎、地方库房等。
在正统之前,内承运库之中多以储存实物为主,银两并不太多。但到了正统之后,由于江南地区运输困难,浪费人力物力,当时的副都御使周铨建议将本来的实物折成了现银。
金银花最初特指的就是折银入库的这部分白银。
金银花有统一的入库时间,为每季仲月。
这其中也有外廷的参与,工部负责盘点收入内承运库的实物,而户部负责记账。
这些银两,除了拨给武官俸禄的十万两之外,其余的钱便都成了皇帝的私人钱包。
毕竟原本皇帝如果想要跟户部要银子,户部可以不给,或者以各种理由搪塞,但是有了内承运库,皇帝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户部虽然有查账的权利,却并没有管理的权利。
所以从正统之后,内承运库的银两花销除了部分应用在赈灾、赏赐、军备上之外,很大一部分都是为了满足皇帝的私欲。
其中花销较大的有采办和岁办,这些都是交由内廷宦官去办的。
皇帝当然也不可能去自己去管理,这内承运库的管理权自然就是落到了宦官的手上,而这御马监作为内廷的财务机构,自然是当仁不让的管理者。
但如果全都由梁芳的人来管理的话,那岂不是没有人可以监督他,他平时采办的东西,便可以随意支取内库的银两,中饱私囊。
司礼监和御马监这两个内廷权利最大的机构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也是错综复杂的。
司礼监陈祖生便安排了他的人进入内承运库,皇帝当然是会点头同意。这样一来就可以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梁芳便没有那么容易暗中侵吞内承运库的银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