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玉又跟在场的人包括崇祯东扯西扯几句,大伙还是打心底里不想彻底取消八股取士的途径。朱明玉为了计划顺利推进,不想小节影响大事,最终达成一致,当下文官必须要有童生以上的身份方可参加进一步的策略考试等选仕。
而已经有了举人身份的士子必须经过答辩通过后,且必须经过综合培训,才能为官。
大明的读书人数以百万计,而童生是只有通过了县试、府试两场考核的学子才能被称作童生,成为童生方有资格参加院试,成绩佼佼者才能成为秀才。
条件放宽到如此,已经是这些老朽们最大让步。这也是他们为了保证所有文官必须遵至圣先师,程朱理学!
为了尽快补充大明的官员,朱明玉根据大明实际情况,出了三份试卷和一份答辩基础问答内容,给未获取举人以上功名的文武之才应考。在考试之前会宣布各部门、区域需要多少官员。
第一份试卷为通用试卷,所有人必须先考完第一份,主要是有关于国家民族、礼仪、资治通鉴、论语以及农业常识等等,五十道选择题。每一份试卷分五套题目,也就是说基本上在一排监舍考试的,隔壁抽到一样试卷的少之又少。
第一份试卷考完后,让大家自由选择发展方向。在此又分文武方向,文官根据取士方向不同,部门不同,又是五十道选择题。
武官则是体能和策论测试,包括长跑、骑马、骑射,以及与孙子兵法相关的选择题、策略题。
第二份试卷除武官外,又分士、农、工、商,而简单的数学题是基础,则每个方向的试卷内都有包含20%的试题。
第三道则是策论题,根据各行业出了一道策论。而这就跟八股取士差不多了。但其实到了第三关的基本是佼佼者,所以只要在形式和个人作风、政治方向上没有问题,则基本会进入答辩环节。
答辩环节则由侍郎级别以上的官员主考,主要考察应变能力,知识的全面度以及其他综合表现能力。
取士的标准是完成所有环节的人才通过培训后即可授予从八品以上的官职,基本上可以任以前的县丞一类官职。
只通过前三环节考试的在通过培训后,则可以任职书吏、司吏、大使等职位,根据考试排名从未入流到正九品官秩。
朱明玉的意思是为了保证不存在作弊的情况,所有试卷批阅全部由他安排审阅,其他大臣负责校对即可。而且在答辩过程中,朱明玉同样要求监考,并且他建议崇祯一块监考。
众人包括崇祯一听又是一阵嘶嘶声,嚯,好大口气,大明即使当下最混乱的时代,按照这种要求,应考的士子何止数万,只要消息分发到位,至少二十万以上。
朱明玉并没有解释太多,只要求在考试通知要求上着重要求考生以工整的馆阁体书写,注意卷面整洁即可。大伙认为既然神使要求,那肯定能够做到,所以包括崇祯都欣然点头赞同。
考点只有两个地方,北京与南京,根据六部大臣以及朱明玉的消息与建议,因为战乱等原因,能够安全去南京考试的考生尽量去南京。
北地的考生尽量选择安全途径前往北京,当然在邸报里要求,各地考生结伴前行,并且由各地官府、军队护送这些士子前往北京。
朱明玉要求考试越快越好,最好在一个月后就开始考试,但众人却说,该方法是大明首次采用,需要半年的准备时间,而且消息传递至少需要两三个月。
可朱明玉却表示,大明的时间并不多了,所以建议在邸报里明确考试的方式与范围,最后表示动用神鸟运输机,今天就将邸报传达到两京十三省尚在掌控的区域。
朱明玉的表态无疑给大伙又吃了一颗定心丸一般,既然神使答应了,那还不是小菜一碟。
崇祯与内阁很快签发了圣旨以及邸报。十一点钟的时候朱明玉召唤的两架直升机稳稳的停在了皇极殿广场。
此次负责向各地巡抚以及南京六部传递邸报与圣旨的是跟随巩永瑞此前宣旨的锦衣卫小旗刘三河等校尉,刘三河因为表现得力,被巩永瑞举荐为锦衣卫百户,其他校尉则升任小旗官和总旗。
两队锦衣卫各自领了圣旨与邸报登上了直升机,事实上他们仅到了次日晚上十点多便完成了圣旨与邸报宣读分发。效率之快,众人大惊。
经朱明玉推算,这次考试应该不会被人排斥,毕竟只是题目变了而已,而受益对象并没有太大改变,而那些有了举人身份的士子则更有优势。
且为了让各地官府更加积极组织此次科举,崇祯让锦衣卫给两京十三省的督抚都带了两万枚金币,用于补贴此次科举的各项费用开支。
并且承诺所有到京应考的士子,都有一枚银币奖励,考过第一门再给一枚银币,第二门则给两枚银币,第三门则给一枚金币。
所以不管如何这些人绝对不会反对,反而更加支持。最终事实证明,在崇祯以及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