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听皇上刚才说的是“捕”吗,可想而知,最难的就是找到他们的踪迹了,这点儿朱高煦还是有把握的,说到底还是在大明的地盘上。
他知道,皇上更在意的其实就是火器部队的实战表现,这才是重中之重。
这点上,不能够出一点儿岔子,要么压根就没排上用场就结束了,要么就干净利落的大胜。
万一出师不利,对于关注此事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对于燧发枪的推广更是一个灾难,世上从不缺乏落井下石之辈!
何况,不知道有多少人正在等着他出问题呢,例如不对付的文官集团、弟弟朱高燧等人……
最后不还是有副手王友吗,关键时候可以用来背锅。
王友此人也是个军二代,承袭父职成为燕山护卫百户,后来更是跟随朱棣起兵造反,一路打进金陵城。
能力的话肯定是有的,而且和朱高煦的关系也不错。
至于两人为何关系很好,有句话不是叫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嘛。
没错,王友也是一骄纵之人,和朱高煦有一拼,只不过朱高煦老子可是皇帝,他有骄纵的底气,最终还有皇帝帮他兜底呢。
而王友的话,就是有点二了,真的是性格原因,本来按照他的靖难功劳是该封侯的,最终自己作的,朱棣只是授予了他一个都指挥佥事了事。
不甘心的他,后来求到朱高煦这里,朱高煦也是够义气,组了个局。
于是丘福、朱能等人向朱棣指出这一点:老大,这人虽然有错,不过功劳还是有滴。
朱棣碍于这些人的求情,最终才勉强进封王友为清远伯,虽然降了一级,总比什么没有的好。
因为这个缘故,王友对于朱高煦很是感激。所以,王友可以算的上是朱高煦的铁杆小弟了。
至于说骄纵,想来他在朱高煦跟前是骄纵不起来,要知道强的的确怕横的啊,俗称恶人还需恶人磨,王友对于朱高煦可是言听计从的,不敢有丝毫违背,朱高煦是真的敢揍他的。
朱棣也是知道这点的,本来他就准备让王友此人领命前去的,现在既然自己儿子愿意去,正好省去了他对王友的担忧。
因为王友打仗虽然很勇猛,但是发挥确实有点儿不稳定,没有压力很容易出工不出力,有了朱高煦的压阵,那就万无一失了!
朱高煦刻意留到最后,约好这帮子人,送走之后,朱高煦终于有时间和他的这个铁杆“马仔”聊聊了。
必须给他点压力,要知道这货必须抽打着才能前进,能力很好,但必须要推一步走一步,否则朱高煦也不会觉得他是个二货了:记吃不记打。
其实历史上,朱棣就是命他去沿海捕倭,又不是什么大事,没必要劳师动众,他倒好,人是去了,可惜出工不出力。
不出事的话还好,无非是无功而返,但悲剧的是,在此期间,竟然又出现了数起倭寇骚扰袭击时间,被朱棣知道了。
很明显,也是跟着朱棣的老人了,朱棣对他也是及其了解的,直接下旨严厉斥责,再搞不定的话:就没有好果子吃。
这下子,好像才反应过来自己来干嘛的王友,立刻开始发力,积极寻找战机,并一举大破之。
上报到朱棣那里之后,很是高兴,于是下旨褒奖,并另其回京。
朱高煦虽然不记得这些,但是基于他对此人的了解,该怎么做还是知道的!
“末将见过王爷!”五大三粗的王友,虽然年龄比朱高煦大了一些,但是面对朱高煦的时候,本能的还是有点儿畏惧,很是恭敬的问候道。
朱棣要么斥责他,要么一刀砍了他,这点他都不怕,就怕朱高煦给他来个拳脚伺候,打又打不过,更何况还不敢还手,他是真怕啊。
“嗯,这次皇上命你为本王的副手,你就给我好好干。这次你若是全力以赴,助本王早日剿灭倭寇的话,本王赏你一场大富贵!”朱高煦上来就直接说道,反正是自己的小弟,还是要拉一把的。
对于这货,朱高煦是懒得绕圈子,要知道当初让他对自己恭敬有加,就是因为他碰上了更加骄纵的自己,那就简单了,揍呗!
要知道这货在原本历史上二到什么地步呢,在过个十来年之后,都成侯爷了,在家和老婆诽谤皇上几句,被小老婆给告发了。
你说正常人的话,谁会承认啊,毕竟没有录音笔。
他倒好,皇上喊他过去问话,本意就是走过过长,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就准备斥责几句罢了。
这货直接就承认了,于是下面的事情就简单了,朱棣也是没有台阶下了。
本来先前就犯了大错,被人求情之后才没惩罚你,现在既然连皇上都敢诽谤,而且还直接承认了。
顺理成章的就被皇上除爵了,不久之后就去世了,至于死因咱就不考证了,还好这都是未来没发生的事情。
“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