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九章 《奇闻异志》出售了?  大宋青云路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陆方谕哪里肯理他?这会儿听钟翰声要介绍考题,他连忙把砚台放到桌前面去,将他早就准备好的纸铺上,拿起笔蘸了墨,开始做笔记。

这是他上辈子读了十几年书养成的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堂笔记是必须要做的。

要知道,大家来北山书院,就是冲着钟翰声这个进士来的。这位不光是进士,还是个探花,才学可想而知。而且以前任知县、知府,想来主持过不少县试、府试、院试。这样的大佬讲题,陆方谕必须得做笔记啊。

要是他财迷一点,不那么讲究分寸,等下课把笔记整理一下,拿去史源的书铺里售卖,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当然,陆方谕自然是不会这么干的。他可不想找死,也不缺这点钱。

陆方谕这愤笔疾书的样子,跟其他一脸认真听讲,没有任何动作的十一人之中就完全不一样了,显得十分突兀。钟翰声往他这边看了好几眼,坐在陆方谕左右的江景和容颂更频频伸长脖子看他写什么。待看清楚他正在做笔记后,容颂撇撇嘴没动,江景却醒悟了过来,也想做笔记。

无奈古代的笔墨实在不方便,要想写字,还得事先磨墨。等把墨磨好,钟翰声已讲了许久了。

“好了,今天就讲到这里。我刚才讲的这些考题和做题方法,都得建立在熟读和理解四书五经上,因此我的课程主要是安排在年底,今天来上第一节课,主要是给大家把考题类型和做题方法提纲挈领地给大家讲了一遍,好让大家在接下来的大半年里,认真努力地听其他夫子的课。如此,就下课吧。”

听到下课两个字,顾青卓立刻领大家站起来,给钟翰声鞠躬道别。

钟翰声回了一礼,拿起书本离开了教舍。

“喂,方谕,把你刚才记的给我看看。”江景趁着大家正兴奋地议论钟翰声这节课的内容时,悄咪咪地朝陆方谕叫道。

这家伙也是个自来熟的,别人都是“兄”来“兄”去地客套,他却直接就称陆方谕为“方谕”了。

容颂瞥了陆方谕一眼,嘴唇抿了抿,转头看向了窗外。

不过是一份笔记,身为学霸的钟博士,可没少被同学借笔记。他也不在意,将已经墨干的纸张按顺序整理了一下,递给了江景。

江景一看,兴奋得眉毛都扬了起来,感激地对陆方谕小声道谢,便埋头抄了起来。

……

不得不说,钟翰声这节课的鸡血效果打得极好,起码短期内如此。当天甲班学子的学习热情不是一般的高。不管哪位夫子的课,下面都没有偷懒开小差的,下了课,大多数同窗都在自己的位置上继续学习。

不过这不包括陆方谕。

大冬天,天色大部分时间都阴阴的没有阳光,教舍里又没有电灯,光线总不大足,他现在还挪了一个位置,离窗户有点远。在这没有眼镜的古代,陆方谕可不想成为一个近视线。

因此下课的时候,他都会从教舍里出来走一走。

这一走,他就发现从院子的侧门出去,还有一个类似于园林一样的地方,面积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里面的草木虽很普通,甚至有些是野草,却也幽静雅致,还有一张石桌面和几张石凳。这里清静,侧门平时也不锁。

下课的时候在院子里走来走去不方便,容易让坐在教舍里的人侧目,他干脆就到这园子里逛上一圈,再回教舍。

这一日中午,陆方谕照例出去走了一转,走进教舍时,他一眼瞥见一个名叫孙友兴的同窗正把一本书合上,书面的四个大字《奇闻异志》,一下子映入了陆方谕的眼帘。

他正要仔细看,就见孙友兴把书本拿起来,放进了桌洞里。

“那个……”陆方谕心里微微有些激动,走到他面前,“孙兄,你刚才那本书,能不能借我看一眼?”那应该是他卖给史源的书吧?这么快就出售了?

孙友兴抬头看了陆方谕一眼,犹豫片刻,摇摇头,态度冷淡道:“我那就是一本《春秋》,你也有的。”说着,便低下头去,不再理会陆方谕。

甲班人本就少,大家又都低头看书,不看书的人也都小声说话。他俩的对话,大家都听见了,全都望了过来,教舍里气氛安静而古怪。

陆方谕对大家的反应和屋子里的气氛有些莫名其妙。

不过书是别人的,孙友兴不想借,他也不能勉强。

他低头看了孙友兴一眼,笑了笑:“哦,那是我看错了。不好意思,打扰了。”说着他侧身走了进去,回到自己的位置坐下。

这辈子他不是近视眼,视力还极好,他相信自己是不会看错的,至少那书名是两个字还是四个字,他看得清清楚楚。

他只是想确定一下那是不是他写的那本书而已。

他摇摇头,拿出下节课要上的书本来,放到了桌上。

坐在前排的,有几人互相对视一眼,便又低下头去,看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