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二章:“十万大军”  塑山河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

因为新兵营、亲卫营的事,义军在葛阳多耽搁了两天之后。

流民大军开始马不停蹄的继续进军。

仍旧是故技重施,通过减少粮食供给、刻意控制每天行程。

葛阳的百姓被迫丢下了繁重的祖传破烂,变成了跟寻阳百姓一样的流民。

随后,义军的行程重新稳定下来,每天前进十五里,朝古阳缓缓开进。

若是将这个县也拿下,鄱阳周边内的四个县城,就有三县就落入义军手中,剩下的一个也是手到擒来。

那时,鄱阳城周围将变成一片势力真空。

陈子云就可以从容的,视府城豫章的反应,做出决定是否要立即进攻鄱阳城。

先后经过寻阳和葛阳的几次战斗,尤其是后者这次攻城战,让义军高层对拿下古阳信心满满。

王傀、燕闵他们甚至在私下讨论,古阳县能否也在半天内攻下。

有人认为可以,关键在于义军是否愿意付出足够代价;

也有人觉得很难,因为鄱阳官府必定会增援古阳,义军遭遇的抵抗力量可能会远超葛阳。

最终,两方人趁傍晚扎营吃饭的时候,询问起了陈子云的看法。

结果得到的只是陈子云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

倒不是他不想说或者故作高深,而是陈子云也不确定。

因为,就在不久前,巡逻的义军擒获了一名鬼鬼祟祟的人,当即押来了自己的营帐。

来人自称鸿帮使者,为帮助义军起事而来。

在这名“使者”道出来意,和如何帮助义军后。

陈子云得知了鄱阳郡,竟然有着一一股隐藏在暗中的势力,而且这股势力还相当强。

陈子云没有听这名“使者”多说。

一来是无法判断这人是否胡诌;

二来是不清楚是否真有这股势力,如果真有,那这股势力的来历背景、以及目的是什么。

最主要的是不确定这人的是否为官府的密探。

他可不会听这人的片面之词。

在威胁了几句后,见来人油盐不进,陈子云起初决定,干脆就将此人推出帐外斩首。

但如果此人所言不虚的话,那就会惹怒这股势力,这对义军起事没有任何好处。

斟酌了片刻,陈子云最终还是把这名“使者”放了,只是命他不准靠近义军。

在没弄清楚这股势力是否为空穴来风,还是确有其事前,陈子云不打算将这件事公布,而是紧皱着眉头思索如何应对。

他深知,在魏国内,各种盘根错节、大大小小的势力,一定有很多。

他必须要想出对应的办法,是将这些势力蚕食壮大自身;还是做渔翁,利用他们为自己顶缸。

因为不知虚实,所以陈子云并没有将这件事告诉王傀等人。

*

……

经过了三天的行军后,寻阳和葛阳的流民大军,沿途先后攻破了好几个村镇,人数快速地激增到了将近七万人。

此刻,这支大军已经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古阳县地界。

由于流民人数太多,义军的管理不可避免的出现疏漏。

有些人暗中积累下一点粮食,开始逃跑。

更严重的是,流民们乱哄哄的挤在一起,导致了很多人染病而死。

这让陈子云心惊不已,要是产生瘟疫就大事不妙了。

因此,陈子云命人将一部分,疑是得了重病的流民,抛弃在队伍之外。

这两个因素导致了流民大军的人数增增减减,一直保持在六万人左右。

经过这几天的酝酿,加上古阳的侦骑发现了这股规模庞大的流民。

白袍义军闹出的动静,再也掩盖不了!

这个消息就像天降陨石般,震得整个江州都动荡起来。

被鄱阳城寄以厚盼的葛阳县,连半天都撑不下来,就被反贼攻破。

数量暴增的反贼几乎没有停留,迅速地出击古阳,还打出来十万大军的旗号。

虽然谁都清楚,这十万大军的水分恐怕大出天际。

真正能打的连几千都没有。

但那毕竟是十万人啊!

这些古阳百姓们可不会管其它的。

光是想象,就能把他们吓得尿裤子。

受此影响,整个鄱阳城附近的商铺田产,价格暴跌了三成。

古阳县城内更甚,几乎人人都开始变卖家当,那些富商大户们,甚至不要沉重的银两,只收银票,导致所有珍贵无比的不动产业,价格一跌再跌,比往日便宜一半都无人问津。

所有人都明白,这只是一个开始,贼人攻破古阳后,有两个选择,

一是攻打郡城紧挨着的山阳县,

二是直接攻打郡城。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