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九章 作死的蓝玉  抱着聚宝盆闯大明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般来说,皇帝对于继承人召见臣子总是会难免猜忌。

难道说自己的后代着急了?

不过对于朱元璋和朱允炆这一对爷孙来说,这样的问题并不存在。

太子驾薨,皇太孙朱允炆已经是大明吵最正统的继承人。

洪武大帝只恨皇太孙没有办法和满朝的武勋打好关系,却根本不会担心皇太孙着急上位。

为了皇太孙能顺利继位,洪武大帝朱元璋已经开始着手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从皇太孙的东宫改制,改詹事院为詹事府,到曹国公李景隆可以出入东宫为太子讲学,到方孝孺再次入京,再到沐春奉旨入京,无一不是为了以后皇太孙朱允炆能顺利等上大宝而做的准备。

当然,这一次沐春入京也有些出乎洪武大帝朱元璋的预料。

本来沐英上书自己病危的时候,朱元璋都已经做好了失去这个为朱家镇守云南的义子的准备,也做好了让沐春袭爵的准备。

待数日前朱元璋再次收到上书,得知沐英转危为安,喜不自胜,当着一众大臣的面便说道:“云南无忧矣!”

而且,朱元璋丝毫没有怪罪沐春私自进京谢恩,还特意下了一道中旨,让沐春可以名正言顺的进京。

不仅如此,私下里朱元璋和皇太孙朱允炆说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对云南沐家也是多有赞誉,很明显,朱元璋对沐春甚是喜爱。

不得不说,大明朝的武勋后人,总是比他们的父辈更容易讨洪武大帝的欢心。

皇太孙朱允炆和李景隆聊了一阵,本想再问一问云南的事情,却有一个内宦突然过来,说是圣上口谕,让皇太孙即刻觐见。

这个时候,正是傍晚,按照朱元璋的习惯,这时间是在御花园里散步,清空一下思绪,为了晚上的工作做准备。

不过,当朱允炆见驾的时候,朱元璋虽然是在御花园,可是脸色却并不好。

一封奏章,被他紧紧的握在手中,青筋暴露,显然是对这一封奏章非常不满。

哪怕朱允炆到来,朱元璋的心情也没有好上许多。

不过看到自己这个被大臣称作圣孙的孙子,朱元璋还是有些欣慰。

相比太子朱标有时候的唯唯诺诺,年幼的朱允炆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更有勇气一些。

就拿现在来说,若是太子朱标看到他怒气冲冲的模样,在行礼问案之后定然束手站在一旁,朱元璋不开口,太子绝对不会开口。

可是反观朱允炆,在问安之后,只是略一迟疑,便开口问道:“不知道何事惹的皇爷爷如此不快,孙臣无法为皇爷爷分忧,实在不孝!”

看看,皇孙多会说话。果然是圣孙啊!

朱元璋在心中感慨了一句,便将手中的奏章交给了朱允炆。

朱允炆看了片刻,便将奏章合上,轻轻的放回朱元璋的手边。

沉吟了片刻,说道:“凉国公此举,欠妥。”

凉国公蓝玉,洪武二十四年统领兰州的七卫兵马,征讨逃寇祁者孙。在平定西番罕东地区后,恰逢建昌指挥使叛乱。

蓝玉再次领命前往清剿,不过这一次,建昌都指挥瞿能已率军等已大破叛乱的月鲁帖木儿。

按说,这件事情到此也就算了。

不过蓝玉因为叛军首领逃脱,甚是不满,自作主张诱捕月鲁。

虽然生擒月鲁,也将月路送到京师,可是蓝玉自作主张一事,依旧惹的朱元璋不快。

不过当时,因为太子朱标求情,朱元璋并未下旨申饬蓝玉,反而应允蓝玉在建昌地区增设屯卫的请求。

哪知道,这才几个月的功夫,蓝玉不仅没有吸取教训,反而兴师动众的上书,请求征集当地的青壮为军,征讨甘朵百夷等地。

开疆裂土,是好事。任何一个帝王,都会希望自己的国家版图扩大。

可是现在,朱元璋并不想要继续扩大版图,他只希望天下能平静一段时间,让他可以有尽量多的时间,将皇太孙培养成一位合格的继承人。

而且,随着连年征战,国库已经有些捉襟见肘,更加支撑不了边境旷日持久的战事。

因而,这一次,朱元璋很生气。

这个蓝玉,为了立功,已经快要置江山社稷而不顾了。

朱元璋已经打定了注意,说什么也要申饬蓝玉,不过看到皇孙若有所思的模样,便继续问道:“皇孙以为如何?”

朱允炆没有犹豫,接着自己刚刚说过的,继续说道:“蓝大将军跟随皇爷爷征战多年,早已立下不世之功,在几年前的时候,皇爷爷已经册封其为凉国公。可是凉国公依旧没有想清楚凉国公与梁国公的区别,有些不妥。

为臣者,当为君解忧,当为君尽心,当为天下之典范。

孙臣观凉国公所为,虽并非有意抗旨,可仍是有些不妥。

诚然,将在外君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