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三章 有史最好  抱着聚宝盆闯大明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不可否认,大宋朝初创的惠民药局,实在是一项不可多得的仁政。

这一点,任何人都无法否认。

惠民药局的设立,在很大程度上的改变了平民百姓的性命。

不过这种仁政,需要朝廷投入大量的经费支撑。

在元朝时期,朝廷因为种种原因,经费捉襟见肘,不可能再如宋朝时那般不停地拨款,还与民生。因而那时元朝在惠民药局上进行改革,一方面大举封官,一个药局,大大小小便是数个官吏,朝廷希望以此来鼓励人们行医,鼓励商贾们捐资捐官。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确实骨感的。

待到大明朝,洪武大帝大力推行吏治改革,数之不清的官职被取消。

惠民药局同样无法幸免。

一座药局,只置大使与副使两人,甚至有的地方上连副使都没有。

而且无一例外,这些人通通不入流品。

混的好的,三年之后能被吏部选个吏身,混不好的,子子孙孙只能老老实实的做一个医护,没有前途不说,钱途也是一片暗淡。

而且,朝廷经费紧张,也不能再如前朝那般拿出大量的粮饷供应药局的开销,因而朝廷便将惠民药局交与私人经营。

这个想法,同样也是好的。

朝廷的官员们想的是私人经营药局,取之于民,赠之与民。

可是这些人恰恰忘了一点,平头百姓,哪里有那么多余钱去看病?

大明百姓就算不苦,可是一年到头剩下来的钱,也没有多少。

要让他们拿钱去惠民药局看病,实在是难如登天。

这样一来,没有官身,没有钱粮,惠民药局的经营者入不敷出,自然不可能再免费的去给人看病。

时间一久,惠民药局便名存实亡,变成了一间只有医户的空屋子!

就算沈宝库不提,洪武大帝朱元璋,同样知道惠民药局的弊病。

这么多年来,朝廷上上下下的讨论了许多次关于惠民药局的事情。

可是每一次,这件事情都不了了之。

为什么?还不是因为朝廷没有钱!

这一项仁政,花费的实在是太多了。

所以到后来,这件事情便没有人再提起,朝廷上下已经达成了默契,顺其自然罢了。

直到现在,沈宝库再次提起,朱元璋的眉头便皱了起来。

沈宝库也不管那么多,反正都作死了,大不了拼了。

当下便继续说道:“惠民药局,既然名字上都有惠民二字,那就本应惠民。可是区区止血,惠民药局都没有任何办法,如何惠民?”

说到这里,沈宝库忽然停了下来。脸上的表情再度变得有些傻乎乎的。

没办法,脑袋里的破盆又有反应了啊。

破盆,就像是挤牙膏一般,从里面蹦出来一个字,一个郁字。

沈宝库气的够呛,什么玩意啊!

不是说自选神器的嘛,你蹦出来一个郁字是啷个意思?

玉蜀黍的玉不是这个郁啊,你可千万不要搞错了啊!

许是沈宝库的大呼小叫有了效果,那个刚刚冒出来的郁字,嗖的一下,又回到了盆里。

沈宝库欲哭无泪,这都是什么跟什么啊!

说好的神器,是一本破书。说好的追加奖励,还不知道是啥玩意。

这个破盆,太不靠谱了啊!

朱元璋没有和年轻人问政的习惯,不过沈宝库说的惠民药局的事情,使他提起了一点兴趣,当下便问道:“那依你看,惠民药局该如何?”

只不过,沈宝库正在走神,嘴角不受控制的流出了一丝晶莹……

沐春和姬不信也是见怪不怪了,只见沐春从怀里取出大针,一丝银光摄入沈宝库的眼睛里,沈宝库马上就醒悟了过来,恶狠狠的瞪了姬不信一眼。

姬不信也习惯了,没有任何表情,自顾自的收起银针。

一旁的沐春,小声的重复了一遍朱元璋的问题,还特地嘱咐了一句:“想好了再说。”

后世医保那么多的经验,沈宝库哪还需要深思熟虑。

只是眼睛一转,便说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这种话,朱元璋一年到头听了没有一千次,也有八百次。

所以一听这八个字,朱元璋顿时没了心情。

淡淡的哦了一声,便没有继续听下去的意思。

你不愿意听,少爷我还不愿意说呢。

沈宝库当即噤声。

沉默,很快再次被打破,朱元璋突然问道:“你的血,止住了吗?”

还没等沈宝库开口,一旁的姬不信便肯定道:“止住了。”

对于云南白药的药效,姬不信是最熟悉的。

之前那个年轻人的伤势,要比沈宝库重许多,尚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