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二章 最后的戚家军  明兴亡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听陈策说到浙江营兵,李憬顿时上了心,他心中忍不住隐隐作痛,一群为了家国天下拼杀了几十年的人,最后居然被自己国家的文官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手无寸铁被上官骗去领欠饷,活活的像猪狗一般宰杀,再踏上一万只脚,杀了一辈子的贼,最后那自己被扣上叛贼的帽子,万劫不复。

25年过去了,整好一代人,今天他们的孩子长大了,在国家多难之秋,却抛却了仇恨,再次走上战场,直到战斗到最后一个人,打出了明清之间最大的伤亡交换比。六千步卒血战六万八旗铁骑,斩杀八千,杀伤过万。先后俘获大批八旗将领。这些瘦瘦小小的南方人,打的辫子门整整一代人留下了心理阴影。

这四千浙江营兵其实已经不能说是真正的戚家军了,除了戚金等将领和中下层军官多为第二代戚家军子弟。普通士兵都是这三年在浙江各地招募的,但是当年戚继光留下的治军精神,训练方法,战略战术,班组作战方式都是按照戚家军的精神传承下来的。

一支军队,甚至一个政治集团,他的创始人和缔造者会对整个群体产生深远的影响,就像近代的北洋集团,李鸿章打下的好底子,好门风。北洋混战从来不杀人,认输了事。更是极少出汉奸。吴佩孚等人宁死不当汉奸。就连张作霖这种半路投靠的,也不肯签署卖国条约。最后被他耍的发疯的日本人炸死。

李憬既然知道了他们要上战场,就决不允许他们死绝,不能寒了天下忠臣良将的心,一定要给戚家军留下种子。

李憬详细的问起这次戚家军的情况。陈策做了介绍。这次过来的是浙江营兵的车营。童仲揆任总兵,副将戚金(戚继光养子,副将即副总兵)、参将张明世统浙兵4000人(比原本历史多了一千人)。

车营装备偏向车。偏厢车,车辕长一丈三尺,前后横辕宽九尺,高七尺五寸。换算成现在的单位,就是长五米左右,宽三米多,高二米二左右,抗战时日军的97式中型坦克,车长是5.5米,宽2.3米,高2.3米,外观的尺寸可以说是相差无几。

行军时车用畜力牵引,一般是两匹马或骡子。小型佛朗机炮和火枪以及衣甲,粮秣辎重都可以放在车上运输。如果没有畜力,偏厢车也可以前边用人套拉,后边用人推车辕。十一个人一队,负责一辆车。这一个队的所有物资都在这辆车上。作战时把车围城一圈,用铁钩首尾扣死,把车厢板竖起来,形成野战城墙工事,厢板有炮窗。可以向外开枪开炮。士兵也可以站在车上,从胸墙上,向下捅刺长矛,用大刀劈砍,或者车厢连接处的缝隙中用弓箭射击。

营编官兵2600余名,佛朗机炮256门,大将军(重型大口径火炮)8门;每车营有战车128辆,每辆战车配有佛郎机2门、鸟铳4杆、火箭手4人,平均每12名士兵装备一门火炮,临战之时火枪轮番射击可以终日不停;另有新编未完成的半个车营一部,编官兵约1300名,比照上述半数装备,中军直属100骑兵,做传令并,斥候兵等并做中军直属兵,另有装备有60门虎蹲炮。

这些浙江营兵装备内镶铁片的棉甲。训练有素,士气较高,目前的训练方法和编组都是按照戚家军的方式来的。现在驻扎在马鞍山的石柱兵营旁边,酉阳土司兵也暂时安营在附近。现在马鞍山已经有,李憬的南澳镇三千人,浙兵四千人,酉阳兵四千人,石柱兵一万人,合计两万一千人。

第一批海运出发的有石柱兵四千人,酉阳兵四千人,浙兵四千人,合计一万两千人。这几天在南京最后才够好物资后就登船,目前海船李憬已经准备好了,都在码头停泊着。剩下的六千石柱兵,兵部命令晚些等开海从天津上岸到通州集合。作为后援。

李憬邀请两位总兵官,和戚家军的主要将领和酉阳、石柱诸将第二天一早到李憬的校场,他要给诸军展示一下八旗的盾车。

第二天一大早,陈策和董仲奎等人来到李憬的校场,众人寒暄一阵后,李憬下令推来六量临时赶制的八旗盾车。

盾车和偏向车大小差不多,但是盾车更厚,内外两层木板,都是厚三寸的东北硬木水曲柳,形成箱体,中间用木框架撑起两层棉被,间隔用沙子填充。最外侧在包上一层生牛皮,一层棉被。整个车非常沉重,用人力推动,行驶缓慢。

冬季辽东千里冰雪,春季化成烂泥,在场的众人都看出,这种沉重异常的盾车,机动性极差。都有些疑惑。

李憬却说道:“诸位大人可以用你们携带的各种鸟铳和火炮试试,看看多长距离可以击穿。弓箭就算了,不用试了,而且,部分盾车可以是有顶棚的,水曲柳框架,三层生牛皮蒙的顶棚的,用来推倒城墙下开挖城墙,滚木擂石都没有用的。更不用说弓箭抛射了。”

实验的结果让诸将非常沮丧,火枪多远都没用,顶着打也打不穿。车营装备的佛朗机炮都是一百多斤的小炮,弹重一斤五两多,十米都打不穿。在十米多米的距离上,盾车第一层棉被牛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